主持人:本報記者 黃麗珠
對話嘉賓: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左小蕾 博士
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第一階段刺激經濟計劃已經成功完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基本達到保增長的目標,中國經濟已奠定了全球率先走出危機的基礎。近日,記者就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博士。左小蕾認為,如何進一步穩定政策的效應,推動中國經濟更快走出危機,穩定已經開始恢復的增長,進一步刺激消費,激活經濟的良性循環,調整產業和經濟結構,應成為對中國下一步經濟刺激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的主線。
投資保增長的力度已經充分
主持人:如果外部環境沒有根本改善,外貿順差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不確定,今年8%的增長會實現嗎。這其中的主要推動力會是什么?
左小蕾:今年8%增長的保險系數仍然很大,其中投資的推動“功不可沒”。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前5個月以平均32.7%的速度增長。因為資本形成一般低于固定資產投資水平,所以我國在去年17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基礎上,按照全年平均15%的增長匡算,今年的資本形成可能達到19.8萬億元。
如果今年經濟增長8%,2009年經濟規模將達到32.5萬億元,19.8萬億元的投資將占到名義GDP的61%。如果消費平均增長15%,按照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匡算,消費將占到2009年名義GDP的38%。也就是說即使外貿順差增長沒有對今年經濟做出貢獻,按照支出法計算的名義GDP,比較保守計算的固定資本形成加消費支出,也可以“完成”8%的經濟增長目標。并且是今年PPI、CPI都在較低水平運行,特別是PPI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如果計算實際GDP增長,資本形成率可能更高。
另外,固定資產投資5月達到38.5%的十年以來最高增長,M2在5月達到25.5%增長,超過今年8%的增長目標,加上平均通脹水平預期2%的經濟運行中貨幣需求的1.5倍。這樣的投資增長速度和貨幣供應,加大了對全年從投資增長保經濟增長的保險系數。
消費增長“三部曲”穩定經濟增長
主持人:我們看見,全年保八主要是投資主導。但只有消費增長,才會出現再生產的經濟活動,才會產生新的投資需求,經濟才能進入良性循環。那么,下半年加大拉動消費增長的力度必將成為重中之重吧?
左小蕾: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以及大量經濟學實證研究已經不斷證明的經典理論,當期消費增長與可支配收入和將來不確定性預期兩個要素最密切相關。我認為,拉動消費增長可能的政策“三部曲”是創造就業、努力消除居民的后顧之憂,同時發展服務業開拓消費的新領域。
就擴大新增就業而言,財政政策應該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在大規模家電和汽車下鄉以后,通過培訓農民修理工,提供農村家電修理、汽車修理服務網點建設中的就業機會。
大規模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證糧食生產的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可以創造就業。
大規模家電下鄉,農村供電不穩定問題凸顯,影響家電有效使用和新增購買意愿。農村電網改造可以創造很多農民工就業。
這些都是一舉多得的舉措。短期創造就業、拉動消費,長期與新農村建設戰略完全一致。
大學生創辦民營企業和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可以解決百萬大學生就業問題,充分發揮大學生的特點,并開拓企業和農村新的增長模式。
財政政策更可以通過補貼和其他方式支持企業和地方政府多元化創造就業機會。
最近國有股轉持社保基金,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等等,都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下半年,希望財政政策有更大的力度支持這些新機制的運轉,推出更多收入分配制度性改革的措施。
另外,保障性住房政策對推動消費增長也有積極意義,但是政策需要細化。
經濟增長點將來自有效的結構調整
主持人:中國經濟和產業已經累積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產能過剩和其他經濟結構性問題,已經困擾中國經濟恢復增長走出危機。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產業結構調整注意向新興產業進軍,產能調整利用更市場化方式,使節能減排變成循環經濟,那么,經濟和產業都會產生新的動力。這樣中國經濟是否會更快走出危機,并保持穩定持續增長?
左小蕾:是的。結構調整完全可以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外需市場新增長點和貿易結構調整的機遇。近年來,國際產業轉移的規律呈現服務外包轉移趨勢。有預測顯示,2009年國際IT服務外包市場的規模超過4300億美元,服務流程外包市場規模超過1700億美元。巨大的服務外包市場,給中國整體出口行業的結構調整,一些企業的轉型帶來機遇。服務外包市場可能是中國新的出口增長重大領域。
目前,印度占到國際外包服務市場的60%份額。中國現在已經啟動20個試點城市,但都在一個很低的規模上運作。日本目前是除美國外全球第二大服務發包國家。與印度比較,中國承接日本外包服務優勢較大,日本應該成為中國承接外包服務的一個擴展目標。
外包服務不僅在單一外包業務上,還有咨詢機構,發包和承包方的中介機構,以及整個產業鏈,都可能成為新的服務貿易的新增長點。
其次,應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的市場化整合。嚴重的產能過剩是當前回暖的經濟增長不能持續的嚴重困擾之一。以鋼鐵行業為例,應該以鋼鐵產品的需求和環保為整合標準。環保標準要成為硬指標,不論大企業、小企業應一視同仁。否則,將來的恢復成本會很高,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三,應該堅持壟斷行業對民營資本開放,以產生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推動力。比如金融領域進一步對民營資本開放,建立更多小額信貸金融公司,同時提高小額信貸金融公司的資本金。這對于完善金融結構,有效服務于各層次的實體經濟大有益處。
最后,把節能減排轉化為循環經濟。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首先要加大向循環經濟的投資。財政和貨幣政策應該聯手,采取降低利率、減少稅收、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循環使用的領域。激活民間資本,激活民間投資,激活經濟。利用外匯儲備,購買海外循環經濟領域的成熟技術和設備,這些都應該成為政策的重要目標。
我認為,如果能夠實施這樣一整套調整結構的思路和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沿著這樣的思路,我們不僅可以找到新的增長點,穩定正在回暖的經濟,率先走出危機,而且可以順利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