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08年5月12日已有一年。
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成都經歷了汶川大地震,遭受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
在這一年中,成都信息產業保持穩定發展速度: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8.94億元,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完成427億元,實現出口額3億美元。
遞出“軟”實力名片
說起成都的軟件發展不得不提軟洽會。
剛于成都閉幕的軟洽會至今已經走過七年,可以說這七年,它與成都的軟件產業發展攜手前行,互相促進,這場盛會已經成為軟件行業內備受關注的大會。今年的軟洽會人數規模更超往屆,1500余位代表共同參與了震后成都這次軟件行業大會,見證了成都2008年“軟”實力的發展軌跡。
2008年,成都信息產業遭受“天災人禍”:汶川特大地震震動四川是為天災,金融海嘯席卷而來是為人禍,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成都信息產業抵御困難穩步增長,全年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24億元,增速達31.8%,實現首次破千億。成都軟件行業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提出了2009年要實現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突破1400億,與2008年實際收入相比增幅達35%以上。在金融危機繼續蔓延的時候成都拋出這樣的發展目標,可見其在軟件產業發展方面的信心。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李春城書記在軟洽會大會開幕式致辭中這樣說道:“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成都一直把軟件產業作為戰略產業來發展。我們高興地看到,成都軟件產業以良好的規劃得到了蓬勃發展和快速壯大,總體水平和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今天的成都正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歷史悠久的文化積淀,富集充裕的人才準備,穩定的銷售市場,成為投資發展軟件的重要目的地,正在向世界著名軟件的主流聚集區,全球軟件產品及服務的重要提供地和國際軟件名城的目標穩健邁進。”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七屆軟洽會成功落幕,作為已成功舉辦七屆的行業盛會,已經成為軟件產業知名的品牌會議,對促進國際軟件產業交流,推進成都軟件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軟洽會已經成為代表成都“軟”實力的一張名片,在全國乃至更廣范圍內的“代言人”。
借軟洽會促軟件產業發展
今年舉辦的第七屆軟洽會,共簽訂14項項目合作協議,在成果數量、規模上都超越往屆。今年大會的10個專業國際會議同樣因其契合行業熱點和發展動態而受到廣泛關注。
在2009年6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即將正式實施之際,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北京賽迪時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09中美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國際峰會”在軟洽會上也格外令人矚目。峰會邀請了美國農業部門、中國工業食品協會、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服務業司以及成都食品溯源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組的多位國內外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就信息化支撐食品安全監管的問題展開了開放性交流。與會專家認為,食品安全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課題,必須從法律、制度、理念等方面加強監管,要建立政府、產業和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結合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完整的食品安全鏈,并用信息技術實現有效支撐,增加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美國前農業部部長EdSchafer表示,因為整個食品管控的流程是環環相扣的,所以哪怕是一個非常小的瑕疵,都會讓消費者的信心動搖,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必須推出一個完整的食品安全體系,必須形成從田頭到餐桌的完整的食品安全鏈。從模式角度講就是要政府制定標準,企業界執行標準,包括所涉及員工的培訓,廠房的檢查,還要有第三方作為公正的仲裁角色來監督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兩個方面。而中國工業食品協會黨委書記王偉則提醒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企無信不旺,食品工業要大發展,需要信用經濟,誠信和道德是一個根本前提。成都食品溯源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組也在會上分享了以豬肉為例的成都食品溯源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情況。
另外,據成都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劉勇介紹,成都將在3年內用500億打造國家級通信樞紐。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海量數據的存儲、傳輸、處理的命題,這勢必將推動災難恢復、綠色存儲和數據中心等在成都的發展,災難恢復、高性能計算等相關論題也在軟洽會上精彩上演。
“軟”實力攀升正當時
在軟洽會開幕式上,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彭壯壯在開幕式上闡述: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趨勢是短期內會波動,長期內將強勁。他說,目前全球7000多億美元的支出是用于IT服務,其中23%來自于金融行業。2008年金融服務外包市場中,全球合同的數量和合同總金額雙重下降,合同數量下降了20%多,金額下降了超過40%。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軟件和服務外包都受到了影響。但同時,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到2020年離岸外包市場將達到18000億美元,其中80%將來自于今天看來尚屬全新的領域,比如政府部門、媒體行業、中小企業等。另外,彭壯壯提到,過去十年內印度軟件產業的增長有三個波峰,分別出現在1997年、2001年和2005年,這恰恰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時候。因此,從軟件產業發展的周期性來看,對成都這個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來說,目前是渡過短期波動,掌控長期機遇正當時。
面對2009年國際金融風暴,成都也采取了相應措施抓住發展機遇。成都信息化辦公室劉勇主任介紹說,為了保持電子信息產業平穩較快發展,成都信息辦主要采取了四項措施:
第一,配合中央拉動內需政策,啟動信息化市場。通過加強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投資拉動作用,爭取信息技術在文化娛樂、教育、體育、傳媒等領域的國家扶持政策,借助電信運營商的重組機會,引導運營商等社會資金加大投入,拓展形成龐大的本地市場;
第二,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軟件外包產業和制造業的突破性發展。國際金融危機將給成都企業承接離岸外包業務帶來更多機會。同時,東部和沿海地區制造業等實體經濟也呈現向內地轉移的趨勢,我們要在政府層面打造好環境載體,吸引承接轉移,同時也引導支持本地的大企業大集團做好準備,迎接轉移,在合作中成長;
第三,做好本地大企業培育工作,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采取措施解決企業融資、市場和人才三大難題。培育扶持本地龍頭企業發展,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支撐的各集群產業鏈,使產業集群成體系發展;
第四,吸納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形成的富余高端國際人才。加大成都在全球的宣傳力度,培育產業人才。
成都是國家布局的重點軟件產業發展區域,優越的人居環境和豐富的人才資源使成都成為適宜軟件產業發展的城市之一。一年過去了,震后成都的軟件產業依然在穩步發展。我們相信,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09年,成都信息產業必將繼續攀升,不斷超越!
小鏈接:逆勢而上 成都成為服務外包新高地
2009年,金融風暴還在蔓延,成都卻逆勢而上,致力打造服務外包新高地。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加快步伐,積極搶灘成都高新區。
1月23日,位列亞洲十大網絡游戲公司的完美時空網絡技術公司與成都高新區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在成都高新區設立網絡游戲開發和運營中心,總投資5億人民幣;2月18日,埃森哲與成都高新區簽署投資協議,計劃在成都成立埃森哲成都全球交付中心;4月2日,DHL與成都高新區正式簽訂投資合作協議,首期投資420萬美元,要建成支持中外運敦豪等DHL在華合資公司業務發展的共享服務中心;華為與美國賽門鐵克在成都開展其合作的華賽項目,目前投資規模已達到1.5億美元。
而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七屆軟洽會落地效果也十分明顯,共簽訂14項協議,為簽約項目創歷屆軟洽會之最。簽約項目包括宏夢卡通集團的動漫制作項目、世界500強亞馬遜公司西部訂單滿足中心項目、首家國家“909工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國徽電子總投資3億元的國徽IC設計中心項目以及大雁科技IC設計中心、風河軟件研發中心、平安銀行后臺審核業務中心等。
除了常規合作外,此次軟洽會成都高新區還將首次設計本土企業與國外企業在技術領域的項目深度合作。成都巔峰軟件公司擬與法國雅高服務集團在天府軟件園成立合資公司并設立雅高卡中國業務后援服務中心,項目公司年收入預計逾億元人民幣。天府軟件園、高新區軟件協會也將于國外產業組織、培訓機構開展培訓項目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