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服務外包戰略的夢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得到執行,“中國的班加羅爾”也許還是個口號,但領導層意識的轉變將是產業發展的最大利好。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除了寫字樓,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高端人力資源等。服務外包企業對人才、新型金融政策都提出了新要求,成都高新區正在嘗試著解決。
不到成都,無法體會所謂柔美的魅力;不到成都高新區,會想當然地將成都列為以低成本為優勢的西部城市。
成都有志打造“中國的班加羅爾”。目前,成都市決策層為促進當地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拿出30億元投向該產業。成都希望到2010年電子信息六大主導產業占成都市工業比例達85%以上;到2010年,形成10平方公里以上的軟件產業聚集載體,軟件產業銷售達到1000億元,成都市服務外包業務總額達到800億元。
10平方公里的軟件服務外包聚集區就是成都高新區南區。1月8日,在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船形的12層建筑里,記者采訪了主管軟件和服務外包業務的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傅學坤。這位充滿學者氣息的高新區領軍人物,向記者講述了幾年間,成都高新區在服務外包領域從夢想到現實的每一個細節。
IBM的一個信號
成都高新區匯聚了眾多的海外企業,包括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全國IT巨頭IBM是其中之一。2007年11月,IBM大中華區采購部總經理周子明透露,IBM將以成都為運營基地,擴大面向日本、韓國和大中華區企業的采購外包服務。
傅學坤向記者表示,IBM擦亮了成都的品牌,成都服務外包進行得有聲有色。傅學坤認為,成本優勢只是成都的優勢之一,而成都的整體綜合優勢相比國內其他城市并不遜色。“在首批‘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中,成都走在了前面,無論從基地建設力度還是從省市領導的重視程度上。成都高新區在產業培育上做了很多工作。”
2006年,商務部、科技部等部委正式啟動“千百十工程”,認定了11個“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連、深圳、天津、南京、杭州、西安、武漢、濟南、成都。有人認為,“中國的班加羅爾”將在這些城市中產生。
與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環境舒適、生活質量高,到過成都的人都聽過這樣的坊間流傳:到了成都不想走,走了還想去。傅學坤介紹,成都保留了像當地旅游資源一樣的天然之氣,家鄉情節非常濃厚。針對服務外包行業高端人才緊缺的狀況,成都高新區從2006年開展了“回家工程”,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呼吁同鄉回來創業,“效果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回來”。
傅學坤說,這些人才的回歸最直接的因素是IBM等大公司的到來。這些大公司對高端人才有特殊的吸引力,引進這些大公司的好處之一就是高端人才能回到成都創業。對于本地的創業企業來說,創業者本身就是高端人才,因為這些企業一般都是留學歸國人員創辦的。”
30億元的暗示
據了解,2006年在商務部軟件出口合同登記系統中(含BPO業務),成都服務外包出口居全國第5位。那么,成都30億元投入電子信息產業是否有著某種暗示?
“這是聚焦戰略的具體工作之一。”傅學坤說,30億元的綜合投資投向電子信息方面,其中服務外包是首要發展的產業,這一點在今年1月7日的一次會議上再次得到確認。傅學坤認為,此舉影響深遠,效果明顯,將有力地促進服務外包產業未來幾年的發展。
今后一段時間,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區三級政府,將把服務外包作為做好新型第三產業的重點突破方向,其落足點在成都高新區南區。“從產業本身的業態,到成都市產業發展資源的共生,再到空間布局,三級政府已經形成共識,服務外包是最有希望的產業。”傅學坤說。
據傅學坤介紹,四川省政府從近期開始,全力參與到成都高新區服務外包發展的工作中。成都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從2008年開始,軟件和服務外包將是成都高新區南區重點發展的方向。
在成都市的聚焦戰略中,明確了三大產業,即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精密機械制造產業。成都高新區重點發展軟件、服務外包、設計封裝測試、光電行業、動漫游戲5個方面。
此外,成都直達國際通信關口局的數字寬帶專用通道已經飽和,據稱,新增帶寬的改造和軟件平臺的投入,都已提上了日程。
意識的轉變
成都服務外包戰略的夢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得到執行,“中國的班加羅爾”也許還是個口號,但領導層意識的轉變將是產業發展的最大利好。這從傅學坤對于工業社會支撐與服務外包支撐的理解可以看出。
傅學坤認為,在工業化時代,政府提供的是七通一平,廠房、道路、物流等硬件條件,同時提供以稅收優惠為主的政策支撐,以產業工人的聚集、知識型人才聚集為主的要素支撐。
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除了寫字樓,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高端人力資源等,“修路、修樓只解決了企業很小一部分需要,更多的是要照顧到服務外包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其他條件”。
傅學坤認為,“服務外包企業不太注重稅收優惠,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技術平臺則有更多需求,更關注政府的技術支撐政策。企業賴以生存的要素不同,需要也有明顯的差異。此外,服務外包企業對人才、新型金融政策都提出了新要求。成都高新區正在嘗試著解決,目前園區正在組織軟件人才培訓聯盟,這個培訓除了專業知識培訓外,更多的是實訓。實訓非常重要,服務外包企業的客戶往往在千里之外,要讓客戶感覺舒服、滿意。”
傅學坤還認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需要把世界服務外包各個領域的領頭公司請進來,形成服務外包產業在地方的聚集。“服務外包不是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而是專業分工、功能分工,形成互相依賴。目前,成都高新區聚集了大量服務外包中間商,其中有發包一億美元以上的世界知名公司。同時,成都高新區要形成與國外發包方相接的文化氛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
前兩年,成都高新區發生了一起知識產權糾紛案,法院只用了不到3個月就解決了。“這就是一種表態。”傅學坤說。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