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英特爾為何鐘情大連? 2007年3月26日,一個春風拂面的上午。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杜婷婷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不一會兒,英特爾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歐德寧的身影出現在她的視線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世界IT巨子高調宣布:投資25億美金在中國大連建晶圓廠。 舉世嘩然…… 這一天,杜婷婷為激動的心情找到理由。盡管英特爾項目落戶開發區,但她深知,一艘“超級航母”的駛入對于一座城市意味著什么。“等著看吧,至少有30家500強企業跟進,30家500強!” 從11時20分宣布芯片項目落戶,到11時40分雙方落筆簽字,前后不過20分鐘,而這20分鐘卻改變了很多歷史:第一,重寫我國單筆外商投資額排名;第二,一舉打破東北地區近30年在高科技領域利用外資的記錄;第三,創造了大連招商引資歷史最好成績。 從最初接洽到最終引進,聚光燈下的20分鐘卻有著長達3年的醞釀、積淀和努力。在這將近3年的“沉默戀愛”中,到底發生過什么? 大連市信息產業局副局長靳國衛,是陪伴英特爾項目一路走來的見證人,他的答案是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眾所周知,國家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出臺,為大連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與此同時,國際IT產業技術轉移大潮涌起,跨國公司紛紛看好并進入中國市場。 地利:3年來,英特爾公司先后與大連合作建立寬帶無線接入示范網,投資大連海輝,在大連軟件園設立創新試驗室,大連軟件業的高速增長,不能不令其產生強烈的投資沖動。 人和:作為首席談判代表,大連市副市長戴玉林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英特爾的嚴格舉世聞名。談判過程中,我們前后共動員、協調了50多個部門和單位。為了在第一時間與英特爾溝通,代表團經常要在半夜十一二點開會,從未有一人缺席。3年來,英特爾先后提出了近1000個問題,每個問題都要求在規定時限內答復,而且答案要有詳細、明確的證據。” 一次,英特爾希望大連提供過去100年內城區地震情況資料。“100年的記錄,上哪兒找去?”不少人皺起眉頭。 沒過幾天,當一份詳盡、準確的材料按時遞到英特爾手里時,美國人瞪大了眼睛。 這是英特爾在亞洲的第一個晶圓生產廠,主要生產300毫米晶圓,擁有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芯片制造技術。“意義不可估量!”畢業于北大、能用一口流利英語與外商打交道的靳國衛滿懷自豪。 做中國的“班加羅爾” 從周水子國際機場進入市內,“大連,中國IT外包中心”這塊巨大的廣告牌張揚地展示著大連的新面孔。須知,全國對日軟件外包市場份額,大連一個城市竟然拿走一半! 然而,退回9年前,大連和青島的起點相當,一窮二白。1998年前后,大連軟件企業規模很小,數量也不多,產業銷售收入勉強湊足2個億,出口份額幾乎為零。 從2億元到今天的145億元,從出口為零到3億美元,從幾千從業者猛增至4萬多人,大連軟件業面貌今非昔比。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軟件產業國際化示范城、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基地、國家軟件版權保護示范城市、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動漫游產業振興基地……一項項光環圍繞著大連,托舉著大連。 對大連而言,從沒有一個產業像軟件這么爭氣!有著“軟件市長”美譽的大連市市長夏德仁逢人就講:“軟件外包,是大連的新名片!” 大連發展軟件產業,戰略上分為“兩步走”。 第一個階段是國際化,也就是BPO(業務流程外包)。通過承接國外訂單,為國外用戶進行軟件開發、提供相關服務。從1998年6月大連軟件園揮就第一鍬土開始,大連軟件業產值連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期間,大大小小的外資企業紛至沓來,僅世界500強企業就來了30家! 第二個階段是品牌化。這些年,大連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本土企業,大連華信、大連海輝和東軟集團均是行業佼佼者。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利民介紹說,去年公司服務外包出口額超過5600萬美金。他們中標的烏茲別克斯坦財務信息化工程項目,使國產軟件產品第一次成功出口海外。 服務定位國際化,把服務外包的主要對象選定日本;在高教科研聚集區附近辦起軟件園,實施“官助民辦”政策;聯手國際公司,超前規劃實施人才培訓戰略……大連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堅定,那么扎實,那么用心。 產業與人才互動,是大連發展軟件業的高明之舉。 在大連,一個重要的并被廣泛認可的觀念是:發展任何產業之前,都要先做好人力資源分析和人才培養規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大連從探索實踐中得來的真經,并因此受益。 在大連,重視軟件業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計算機類人才放開引進、免收城市增容費等特殊政策;出臺了《關于吸引軟件高級人才的若干規定》;自2005年起設立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兩年拿出4300萬元,對年收入超過6萬元的4200位高收入人才給予納稅補貼。 從東軟信息學院聲名遠播到4所國家級軟件示范學院相繼成立,從22所高校全部建立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到遍地開花的民辦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從訂單式人才培養到與企業共建、面向全國的軟件人才實訓基地……當年的遠見卓識,使大連獲得了相對寬松的人才氛圍和更為廣闊的產業空間。 從業人數8年增長近10倍!高水平的軟件人才供應平臺,是大連吸引全球軟件企業爭先恐后的重要砝碼。走進軟件園內占地1000畝、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的東軟信息學院,如同置身古典式花園。院黨委副書記任昊告訴記者,東軟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筆記本大學”,第一所萬人規模的IT專業學府,每年畢業生4000多人。 “官助民辦”模式 沒有大連軟件園,就沒有大連軟件業。 9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莊稼地,沒有路燈,沒有高樓,也沒有多少配套設施。面對一張“白紙”,民營企業億達集團在政府的幫助下,從動遷開始摸索起步。 9年后,這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軟件出口基地和大連繼足球城、服裝節后的又一個驕傲。漫步園區,一座座風格現代的專業樓宇,全部是大公司研發機構或外包服務中心。GE、IBM、埃森哲、SAP、惠普、戴爾、松下、索尼、NTT、甲骨文、三星、佳能、西門子、東芝、愛立信,一個接一個的世界級企業比肩而立,看看飄揚在園區中央的萬國旗,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國際化。今天的大連軟件園,入園企業達364家,其中外資企業占43%,日資企業占27%,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大連軟件園的成功,得益于其獨特的“官助民辦”體制。 作為體制創新的產物,“官助民辦”最大的好處,是使軟件園建設管理完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運行,從而形成一整套與市場接軌的建管理念和運營模式。 “官助”是指政府在宏觀指導、政策制定、園區推介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并推介園區和城市環境;“民辦”是指由企業作為開發建設主體,專業負責整個園區的基礎建設、環境規劃、招商引資、產業服務以及配套管理,在某些方面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職能。這樣既調動了企業作為投入主體、開發主體的積極性,又充分體現出政府在產業宏觀規劃中的指導作用,二者優勢互補,形成有機結合。 其實,無論“官助”也好,“民辦”也好,關鍵是對產業發展的深刻理解,是服務的國際化和團隊的專業化。在這方面,大連軟件園堪稱榜樣。 由GE投資的簡柏特有限公司7年前來到大連,是目前國內從事BPO業務中規模最大、業務范圍最廣的國際化公司,僅外籍員工就有100多人。公司黑帶大師李晶女士感慨地說:“為了吸引我們入園,軟件園特意將樓宇定名為GE大廈;我們女員工多,軟件園便增加了洗手間蹲位;我們對辦公樓結構乃至對工作臺的散熱都有特殊要求,軟件園不厭其煩重新設計。”甚至,為了提供國際水準的配套服務,軟件園特意請來國際餐飲公司“怡樂食”,去年又引入東北地區第一家麥當勞“提來速”店,有車一族不必下車即可享受24小時的快捷服務。 簡柏特的入駐無意中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不到半年,戴爾、埃森哲紛紛來到。因為,單是軟件園每年代為企業組織全球人才招聘活動這一點,便足以讓一向對人才環境挑剔的跨國公司心動。 沿大連軟件園一期繼續向西,一條蜿蜒前行,如蛟龍入海般的旅順南路同樣引人矚目。這片區域,便是被稱為“軟件社區”的軟件園二期。它綿延10公里,可用地面積8.6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40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150億元,由世界知名設計公司德國羅蘭貝格承擔設計。 從“園區”到“社區”,表面上的一字之差,其實有著很大不同。大連軟件園品牌管理與企劃部副部長魏雪梅認為,軟件社區是國際流行的產業園區模式,它集工作、生活、休閑、商務為一體,完全是一種城市新興業態。 2005年以來,圍繞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傳來一系列利好消息:新加坡騰飛IT產業園一期9萬平方米完工,東軟國際軟件園正式啟動,七賢嶺產業化基地全面升級改造……記者在大連采訪時看到,道路正在拓寬整修,大片的舊房在轟鳴的推土機身后土崩瓦解,黃泥川等社區回遷改造已經完成。 這是一條產業長廊、一條綠色硅谷,是大連明天的希望所在。根據城市總體規劃,以軟件園和七賢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核心區,以黑石礁、欒金村等地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區為依托,沿旅順南路向西延伸,與旅順塔河灣的“大學城”相連,大連將全力構筑以軟件與智能信息服務業、軟件外包及動漫產業、高等教育產業為支柱的新型功能產業帶。再過五年、十年,這里將崛起中國最大的“軟件城”!
《青島日報》
標簽:廈門 廣東 曲靖 隴南 那曲 那曲 宜賓 南充
上一篇:走出外包十大誤區,發現商業價值、提升業務績效
下一篇:2007年中國開發區投資環境競爭力研究成果發布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