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SEE-CMM標準體系的子標準之一,SM服務管理(Service Management)標準主要針對企業客戶服務中心所制定,包括含有相同職能的客戶聯絡中心、呼叫中心、客戶支持中心以及營業廳服務等部門或機構。
SM服務管理標準針對自建型客戶服務(聯絡)中心而制定,它描繪出了一個服務中心從初步的戰術型”被動服務向高度的戰略型”主動服務持續性演變的提升歷程。在這里,所謂的戰略型”是由SEE-CMM標準所定義的,它與企業的整體業務目標及價值主張緊密聯系。
SM服務管理標準是由來自全球多個國家、超過25名專家所組成的國際認證標準委員會制定的。該標準從8個不同的方面對客戶服務中心進行評估,其中4個方面屬于實現因素,另外4個方面屬于結果因素。這些要點覆蓋了客戶服務與支持中心的各個方面,而且每個要點都有完善的權重和嚴格的評分標準。
SM服務管理認證標準在其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全面吸收與借鑒了現有一些主要國際質量標準的精華,這些標準包括了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EFQM)、美國服務能力績效標準(SCP)等。
每年,SEE-CMM標準體系都會多次組織專業人士的圓桌會議,主要為了兩個目的:1、根據當前行業發展狀態商議SEE-CMM標準體系中需要更新的條款;2、共享SEE-CMM標準體系成員的先進實踐經驗,以期共同發展和進步。
SM服務管理成熟度模型共分為四個級別,分別是被動響應(Reactive)、主動行動(Proactive)、以客戶為中心(Customer Centric)、企業效益最大化(Business Centric)。每一個級別都是根據客戶服務中心在愿景、人員、流程及技術等方面的表現而定義的。
來源:SEE-C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