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注冊一直是產權保護的關鍵環節,商家申請注冊獲準后可以得到法律上的保護,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隨著我國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創新創業主體的爭奪,商標注冊的復雜性逐漸凸顯出來。越來越多商家開始加入商標注冊大潮中,這既體現了產權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也為商標注冊帶來了一些誤解。
“口頭禪”變商標 “買它”不能隨便用
隨著網紅經濟、流量經濟的崛起,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個人在互聯網社會嶄露頭角。“口紅一哥”李佳琪、“帶貨一姐”薇婭等,都有著龐大的粉絲效應和個人品牌影響力。因此,他們除了以自己的名字申請注冊商標外,還會給一些“口頭禪”、“寵物名稱”等與其相關的元素申請商報。例如,李佳琪的“oh my god”、“買它”等。再比如迪麗熱巴公司霍爾果斯嘉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注冊“迪麗冷巴”等商標。這都是為了個人品牌影響力不被盜用所采取的措施。
“老干媽”、“老干爹”是一家 相似商標惹爭議
除此之外,有許多商家為了避免商標糾紛,也會申請大量除本商標外的其他相似商標,例如老干媽就申請了包括“老干爹”、“干兒子”等、小米公司申請了“糯米”、“薏米”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有心之人通過注冊類似商標而渾水摸魚,假借公司的名聲銷售產品,損壞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獨特的競爭手段,通過類似商標的搶注,防止惡意競爭。無論哪種原因,都是為了公司的權益和利益著想。
注冊商標成宣傳手段
但也有企業將商標注冊作為一種宣傳甚至打擦邊球的手段。一些小型商家會用明星名字的諧音作為商標進行注冊,也有一些商家會緊跟熱點,什么有熱度就先注冊什么。例如網紅papi醬的寵物貓就被一家科技公司申請注冊了多條圖形商標。再比如,2020年10月,一家餐館負責人得知湖人隊球賽奪冠后,將餐館命名為“胡仁總灌軍”。這種商標注冊的行為雖然同樣受到法律保護,但并不利于商家自身的長遠發展。
網絡熱詞也能注冊商標?
2020年涌現了許多網絡熱詞,如“打工人”、“好家伙”、“耗子尾汁”等也紛紛成為了商標注冊的熱門詞。這些商標自帶熱度,并且在形式上足夠博人眼球,也許可以為商家帶來一時的流量和關注。但如果商標本身和產品無關聯,消費者記住的也只有詼諧的商標,記不住產品的好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