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對商標問卷調查最大的憂慮,是其涉及復雜的社會科學問題。波斯納指出,一旦雙方的專家均提出看似合理卻又針鋒相對的意見,法官就陷入到“專家之戰”(battle of experts)的窘境。67商標問卷調查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比較高昂,如果在調查完成之后,再由雙方專家對彼此的報告互相攻訐,不僅無法發揮其幫助發現事實真相的作用,還造成較大的社會資源浪費。為避免這一問題,有學者提出,可以由法官在庭前程序指派獨立的調查專家,并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就問卷調查的具體方法達成共識,再開展調查。68或者借鑒選任仲裁員的方法,由當事人委托的專家共同指定雙方均認可的專家開展問卷調查。在我國,有法院接受當事人的申請,委托中立、權威的學術機構開展問卷調查。這些學術機構采用的調查方法比較規范,結論客觀公允,較容易為當事人和法官所接受,成為法官裁判的重要依據。69這種成功的本土實踐值得被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