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酒,因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中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國酒,也是中國最高檔酒白酒之一。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年關的接近,茅臺酒市場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一瓶難求的局面。然而近日,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開展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中,在市場上查獲了一批標稱“茅臺內供酒”、“茅臺特供酒”、“茅臺貴賓接待酒”等字樣的預包裝白酒,其生產廠家分別標注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釀酒(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釀酒總廠”等,除此之外,這批白酒外包裝上所標注的生產地址、圖案、商標等信息與“貴州茅臺酒”幾乎一模一樣。然而,貴州茅臺集團真的有生產所謂“內供”、“特供”、“貴賓接待”酒嗎?
2018年2月9日,通過與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打假辦再三核實,并邀請公司法律知識產權保護部打假工作人員到務川自治縣進行現場鑒定,通過專業人員的仔細甄別,這個困惑終于有了答案。經鑒定,上述白酒不是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包裝)出品,侵犯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早在2017年3·15期間,貴州茅臺集團發布公告公示稱:只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貴州茅臺酒才能稱之為茅臺酒,另外,市場常見的“茅臺內供酒”“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專用酒”“部隊特供酒”等均屬假冒侵權產品。打假工作人員現場下達鑒定書并表示茅臺酒廠確實從未生產過含有“特供”、“專供”、“專用”、“特制”、“特需”等字樣的白酒,實屬假冒偽劣,侵權商品,對廣大消費者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首先對茅臺酒廠的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其次,此酒屬于假冒偽劣產品,對消費者造成欺詐行為,并且對此酒的來源更加難以追溯,最后,如果為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將會給消費者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為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維護市場公平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我局依法扣押了上述侵權白酒,并對侵權人立案查處,目前該案件正在調查處理中。
為何市面上出現諸多侵權酒呢?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我國高端白酒市場的供不應求所造成,高額的利潤空間加上極低的造假成本,使假酒生產者趁虛而入,加上酒瓶回收、商標印刷、配件經營等環節的緊密配合,為假酒生產者牟取暴利創造了條件。不少造假者通過回收的酒瓶灌裝市面上售價約20元每斤的普通白酒,貼上標簽,再通過精致包裝后流通到市面上,其產品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而售價卻瞬間翻了50倍不止。可以說造假手段越來越高明,造假方式越來越隱蔽,已經形成了產業化和專業化的特點。二是“傍茅臺、仿茅臺、侵茅臺”現象的屢禁不止,早些年在茅臺鎮的國酒飄香之際,當地的大小酒廠就大行其道,至今尚未杜絕。這些打著茅臺集團旗號的酒業公司或產品,有的是茅臺集團子孫公司,有的則是內部職工或職工親戚成立,有的則是茅臺集團退休人員所建。仿冒者隨便辦個酒廠,生產的白酒起個名字叫“茅臺內供酒”、“茅臺職工專用酒”、“茅臺飛天酒”等等,其產地卻是地地道道的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沾上茅臺集團的光實在是很容易的事情。傍茅臺現象不僅影響了茅臺品牌的價值,還給制假販假以可乘之機。
在此,我局溫馨提示廣大消費者:一是到大超市、商場和廠家自建的專賣店購買;二是不要貪便宜。以茅臺為例,如果價格遠遠低于超市和商場,很可能就有問題,需要小心辨別;三是購買時可要求商家提供詳細的發票,或購貨憑證,這樣即使買到假酒也有索賠依據,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投訴維權。
相關閱讀:
茅臺,您喝對了嗎
國酒茅臺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