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銷用什么卡
速發展的互聯網與老人的對立隔閡,在一場疫情的連鎖反應中,終于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年輕人已在5G的世界里飛速沖浪,許多老人卻還在移動互聯網世界里因為沒有健康碼寸步難行。如何把5G時代的“無G”老人找回來?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著力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讓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惠及更多群體。幫助老人融入數字世界,通信企業可以做什么?一些企業已經行動了起來。
5G時代的2G老人,比你想象得更難
75歲的張爺爺乘坐地鐵無法出示健康碼被工作人員阻攔;58歲的劉大爺不會上網,跑了6趟火車站依舊沒買到火車票,無計可施的他甚至跪地哀求火車站工作人員;某醫院取消現場掛號,實行線上預約,老人們犯了難……
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頻頻引發關注。
先來看一組數據。日前,在2021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我國已建成5G基站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2億。但與此同時,最新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里有一項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25388萬,其中,接觸過網絡的僅6056萬人。這說明,盡管5G時代觸手可得,還是有近2億老人未接觸網絡。
如今,越來越多老人買了智能手機,連上了網,晚輩們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使用手機。然而,即使跨過了“學會使用智能手機”這道門檻,數字鴻溝依舊存在!
一方面,老年人的信息篩選、判斷能力不強。中國社科院的一項報告顯示,約2/3的受訪中老年人在互聯網有過上當受騙或者疑似上當受騙的經歷。
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諸多APP選擇順從、討好“后浪”。APP眼花繚亂的設計、層次復雜的邏輯以及穿插其中包裝精美的廣告則讓老年人在智能機使用上難上加難。如今,在互聯網世界,有B站這樣的后浪聚集地,有各種00后社交平臺,卻沒有一個標榜專為老年人而設計的APP。
不得不感嘆,互聯網時代,世界越來越寬廣,老年人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狹窄。
科技助老價值大,通信行業該如何“適老”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度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2.6%。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且老年人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讓2G老人融入數字世界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是實用意義。盡管老人在5G時代位于主流視線之外,但從市場看,隨著老人逐步融入數字世界,終端產品將大有可為。
另外就是社會意義。科技發展是對人類的饋贈,老年人也應該成為受益群體。整體上看,數字時代的數字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應該更加注重解決老年人的使用難題。據了解,目前一些互聯網企業,如支付寶,已經喊出了“不要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掉隊”的口號,推出了老人專用的支付寶“關懷版”小程序、“老年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