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于場景的消費時代,布局線下成了各支付機構的重要方向
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國的領先地位毋庸置疑。根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到近80萬億元,同比增長率接近300%。在便利店、超市、餐廳、商場里拿出手機來進行支付,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畫面。但僅僅5年之前,電商網站還是第三方支付的主流陣地。
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提升,移動支付以其便利性、快捷性優勢迅速攻城略地,覆蓋了用戶生活的各個場景:網絡購物、轉賬匯款、公共繳費、手機話費、公共交通、商場購物、個人理財,都可以通過一部智能機輕松搞定。
線下支付手段“百花齊放”,倒逼收單軟硬件升級
面對移動支付在線下的火熱,二維碼、NFC等支付手段的競爭迭代不斷升級。掃碼支付也已不再是互聯網巨頭的專利,今年6月份銀聯宣布正式進軍二維碼支付。有專家認為,銀聯加入二維碼支付大戰,無疑將助力二維碼支付快速發展。
在智能終端巨頭的加持下,NFC支付也逐漸嶄露頭角,Apple Pay、Samsung Pay、華為Pay、小米Pay等應運而生。NFC支付無需依靠網絡,安全性高;同時,NFC支付為公交地鐵等出行領域提供了極大便利;此外,隨著共享經濟和物聯網的發展,NFC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展,不久的未來我們能夠看到NFC在電子票據、門禁、打卡等領域的應用。
隨行付軟硬件智能升級,適用掃碼、NFC等多種消費場景
面對這波消費升級的機遇,國內市場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隨行付積極創新,從容應對。早在2015年初,隨行付就發現了收單硬件智能化的趨勢,積極布局產業鏈,先后推出智能收單新產品:隨行付智能POS、隨行付閃POS、隨行付收銀臺App等,在智能硬件與軟件系統領域加速布局。通過全國28家分公司在線下的渠道優勢迅速占領市場。
此外,隨行付于今年6月推出了智慧支付平臺,為全行業商戶和企業提供場景綜合解決方案及衍生服務。通過積累的海量大數據及智能分析系統,為商戶提供智能營銷、會員管理、消費金融等服務,滿足各類商業業態的運營管理。同時也打通了商業生態中的各方聯系,將企業、商戶、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和消費者匯聚到一個生態系統中,形成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圈。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行付通過不斷創新打造的這套全新的智能產品服務組合,十分適應于當前的消費應用場景,有望成為第三方支付領域的新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