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21-07-22 17:05
日前,在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Bots專題論壇上,臺灣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漢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日本工程院院長任福繼,小i機器人總裁兼CTO朱頻頻,Nuance北亞首席解決方案顧問Sasha Agafonff等AI專家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商業(yè)應用的未來趨勢。
相比App Bot有什么優(yōu)勢?
Bot即智能對話機器人,被業(yè)界定義為后App時代的全新人機交互方式,譬如蘋果Siri,微軟小冰,小i機器人虛擬客服等等。例如,目前用戶可以用Siri打開滴滴叫車,這意味著用戶可以直接通過Bots獲取服務,而不需要進入App,不需要打開網站,不需要打開應用程序。與會嘉賓認為,當Bots與所有服務打通,那么用戶只需要Bots即可,流量會全部集中在Bots上,形成強大的入口效應和經濟效益。
小i機器人總裁兼CTO朱頻頻稱,Bots之所以能夠成為后App時代最被認可和期待的交互方式,是因為具有多個超越App的獨特優(yōu)勢。他認為,相對于App,Bots更易于使用、開發(fā)和傳播。Bots只需要一個對話界面即可使用,不用多余的操作,而且開發(fā)Bots是跨平臺的,一款Bot無論是微信、QQ、網站、微博都可以適用。朱頻頻還表示,自然語言,比如文字、語音、圖形,未來將是人與Bots,Bots與Bots之間的溝通方式,這樣的對話模式會讓人們在人機交互時獲得更自然、更便捷,更輕松。
Gartner副總裁David W. Cearley稱,從Gartner報告《2017十大技術趨勢發(fā)布》中可以看到,目前全球最典型的對話系統(tǒng)如Apple Siri、Microsoft Cortana、Amazon Echo、小i機器人等,他們的智能交互能力都是來自云端。“conversaTIonal+”可以嵌入一切服務應用中,人類與機器的溝通不再有障礙,會話系統(tǒng)將從聊天機器人演化到更廣泛的數(shù)字網,而后者將擴展為更大范圍的端點集合體,我們將每天都會利用其進行互動。
加拿大人工智能公司Maluuba產品經理Rahul Mehrotra稱,人工智能今天所做的研究就是幫助我們讓Bots能夠更好地跟人類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Bots如果可以理解自然語言,它就會更接近人類。她進一步解釋說,科技的趨勢是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越來越接近,人類的需求在被不斷滿足的同時,操作也越來越傻瓜化。
不過,Bot距離替代App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計算機行業(yè)首席分析師吳硯靖引用中銀國際的研究報告結論稱,Bots要想成為繼App后的新入口,就必須形成入口、應用、分發(fā)平臺等模式的生態(tài)鏈條,而目前來看這些生態(tài)尚未建立起來。
Bot領域會爆發(fā)投資熱潮嗎?
不過,在此次論壇上,Bots首次出現(xiàn)在了2016年Gartner智能機器成熟度曲線圖中,這或許說明Bot行業(yè)的成熟期即將到來。經濟學家大膽預測,Bots平臺的開放意味著一個數(shù)百億美元的市場,是后APP時代最大的淘金潮。
吳硯靖在演講中從投資的角度闡述了Bots的趨勢性,她表示,中銀國際預計2017年Bots的滲透率將達到5%,按照這樣的規(guī)模來測算,市場規(guī)模是可以超過240億,到2020年按照30%的滲透率來測算,我們認為Bots會接近3000億規(guī)模。朱頻頻稱,小i機器人正在大力拓展Bot服務,目前已覆蓋了10多個行業(yè)100多個領域,占據(jù)了中國90%以上的Bots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