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線下渠道,特別是體驗店、硬件種類的豐富度都是擺在榮耀面前的難題。
榮耀的思路和小米越來越像。
榮耀手環3、榮耀體脂秤、榮耀探空精靈......在榮耀9新品發布會后推出了這一攬子硬件產品。其中,除了榮耀手環3是系列產品的迭代之外,體脂稱和空氣質量監測的探空精靈都是榮耀推出的新產品線,翻看榮耀商城可以發現其早已推出過平板、路由器、電視盒子等產品。
榮耀CEO趙明對鈦媒體體現,“榮耀會以手機為核心,打造有限的周邊。”而在手機周邊以外的智能家居產品上,榮耀將采取與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廠商合作來進行。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趙明就頒布頒發華為與榮耀正式發布智能家居戰略,打造“HiLink inside”。華為和榮耀將向合作伙伴提供HiLink連接協議、Huawei Liteos物聯網操作系統和物聯網芯片,與眾多垂直品牌共建智能家居開放生態。

華為與深圳灣科技推出的智慧家庭解決方案
也要造“生態鏈”
眾所周知,榮耀作為華為旗下互聯網手機品牌原來就是對標小米的,按照GFK一季度出貨數據,前三名別離為榮耀(1052.2萬)、小米(945萬)、魅族(460萬),單價別離為1418元、1328元、1133元,榮耀從出貨量和ASP(平均銷售價格)都明顯超過小米。
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之前廠商們為了在爭奪出貨量的排位座次爭的頭破血流,關于the others的討論也經常占據著媒體的頭條,不過經歷了2016轉型陣痛后,小米率先提出放棄公布手機的年度銷售數字。
雷軍曾體現,“從2016年開始,小米就開始補課、降速、調整。現在更關心的是,小米是不是能夠夯實基礎面,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打出去。”
而此番超越小米奪得互聯網手機第一名后,榮耀CEO趙明也體現,
“看到這個結果,更多的是惶恐,是不安,因為在過去幾年里眾多閃亮的名字成為第一之后迅速滑落,似乎這個市場上第一是被超越的”。
此外,趙明還告訴媒體,在拿到了第一的身份之后,榮耀更應該把精力放在產品的創新上。
不停推成出新的新產品線也是榮耀發力的重點所在,不過相較于小米從2014年就啟動的生態鏈計劃,3年時間內投資孵化了77家企業,在細分的硬件市場,好比手環、充電寶、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等取得的市場靠前的位置
要知道在2016年小米在智能硬件的生態鏈全年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150億人民幣,雷軍更是樂不雅觀估計整個小米本年的營收大概率將突破一千億人民幣。
反不雅觀榮耀,在除手機外的智能硬件市場,一個是產品的種類豐富度不夠,別的一個現狀就是市場份額偏小。
華為的雙品牌戰略
有報道稱,榮耀Note9 將率先推出全面屏手機,這樣看來,在新技術的采用上,榮耀手機將會更加的超前。此外從榮耀V9開始,與華為旗艦P系列、Mate系列已同步更新最新的海思處理器,此次榮耀9也是無差另外使用上了,操作系統也更新到了最新的EMUI 5.1(基于Android 7.0)。
也就是說在核心技術上華為和榮耀已經沒有不同,這對于努力獨立出來的榮耀來說,可謂是解決了后顧之憂。按照榮耀CEO趙明介紹,“華為終端的雙品牌戰略是動真格的,不但從產品定義、產品規劃,甚至營銷、銷售渠道等都是完全獨立,只有專利技術平臺是共享的。公司對這一點也很明確,要求榮耀要用本身方式保留。就像學游泳把你扔在游泳池里面,救生圈本來還有,現在把救生圈扔了,2015年下半年開始將榮耀產品全部從華為手機店中撤出。”
此前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體現,華為已將線下門店覆蓋至全國500個地級市,2100多個縣級市,4萬多個鄉鎮。預計2017年將覆蓋到中國將近2000個縣。
也就是說,榮耀需要另立門戶,或者與其他的合作伙伴一道,據榮耀官方人士透露,目前榮耀真正自建的線下體驗店只有三家:別離位于深圳華強北、成都和西安,其余的的都是與合作伙伴合作建立的。
榮耀CEO趙明曾體現,目前榮耀線上線下的銷售比例別離為55%和45%,而本年有望實現各占50%。
一方面線上銷售比重已經超越小米,需要迫切挖掘線下的價值,別的一方面隨著產品線的不停拓展,用戶親身體驗越來越重要,而目前榮耀自建的體驗店僅僅只有三家,相較于小米2016年自建的51家小米之家來說,榮耀目前需要在產品品類與開店速度上尋求一個平衡。
此外不停上探的價格,也開始迫近華為P系列,Mate 系列的定價區間,早前榮耀9公布的6GB + 128GB 版售價 為2999 元,沖擊3000元的價格區間只剩下一張窗戶紙,,而榮耀V9公布的6GB + 128GB 版售價 為3499 元更是突破3000元,雖然主打游戲手機這一細分品類,定位的受眾群差別,但是上揚的價格趨勢在可以想見的將來,不成制止的會與華為的售價相撞。怎么處理與華為之間的競爭,這也是未來手機市場的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