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監管的深入推進,以及行業自律性加強的雙重驅動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已云開霧散,迎來了高速健康發展的第二春。”近日,在 2017 騰訊“云+未來”峰會上,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商會會長、迪蒙科技集團董事長向雋體現,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經過多年高速發展,已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乃至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如今,行業已進入規范化發展的新時代,各路本錢以及巨頭企業的競相涌入,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與前幾年草根玩家蜂擁而入比擬,現在入行的都是一些實力配景雄厚的大型企業。“一方面,國家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讓行業趨發展于規范化,門檻趨高監管趨嚴,那些企圖渾水摸魚的詐騙平臺,已難以安身;另一方面,行業去偽存真、優勝劣汰之后,規范紅利釋放,市場空間成倍擴大,大企業大財團紛紛布局互聯網金融,加速產業升級。”
迪蒙科技集團(,net)董事長向雋體現。
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社會融資需求進一步加大,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在傳統金融機構的漠視下,長期處于融資無門的窘迫境況,這為互聯網金融的錯位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在 6000 萬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刺激下,中國已躍居全球互聯網金融第一大國,P2P網貸、眾籌、互金小貸等創新業態不停涌現。特別是小額靈活、跨地域、安適便捷的互聯網小貸,正取代P2P網貸成為最具活力和最具市場潛力的互聯網金融典型代表。
大部分互金小貸公司都有上市公司配景,其中不乏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以及萬達集團、伊利集團、未來域等傳統行業巨頭。可以預見,在監管下的互聯網金融2. 0 時代,互聯網巨頭、上市公司、大型財團、傳統行業巨頭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玩家,草根平臺只有走“小而美”的路線,精耕細分市場才能占據一席之地。
正如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峰會上所說,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興起,使社會產業實現了高效、精細的新型辦理運營模式,成為了產業革新的源動力。互聯網小貸建立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融合了“互聯網+金融+電商”三大屬性,能夠很好的解決傳統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區域、規模限制,以及風控、征信難題。同時,也大大減少線下運營成本,效率比及了極大的提升,線上放貸模式令數據更加透明,便于監管。
互聯網小貸的普惠特性更是得到了國家的必定和支持。本年以來,國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多次出臺鼓勵性文件,要求加大對互聯網小貸政策扶持力度,擴大互聯網小貸試點,互聯網小貸正接力P2P網貸熱潮,成為又一市場新寵。“無論是國家政策的驅動,還是傳統小貸轉型升級壓力的增加,互聯網小貸發作出的巨大市場潛力,將會給中國銀行機構,甚至是整個金融機構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向雋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