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由騰訊(00700)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順利召開,出席者包孕騰訊主席馬化騰、順豐主席王衛、格力總裁董明珠、大疆無人機的創始人汪韜,還有香港新世界(00017)鄭志剛等。
可以明顯看到,與會者中包孕了這些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成長起來的世界級科技企業以及和傳統、創新相結合的企業,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成為世界級灣區的巨大潛力和能力。
粵港澳大灣區之GDP達1.3萬億美元,相當于南韓。還有在制造業的格力、辦事業的順豐、高科技的大疆、互聯網的騰訊等在全球占優的世界級企業。在目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企業都具有極明顯的領先優勢。
首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科技發展必然是最優先的。這里,廣東同深圳已經比較明顯的走在香港的前面,香港需要急起直追。香港新政府應該在這方面有巨大的決心和勇氣,推出更好的鼓勵政策。
其次,任何地區的發展,人才必然非常重要,香港的金融、法制、教育環境能夠引來很多高端人才,應該由香港作為一個人才吸引和集散中心,向粵港澳輻射,香港的國際地位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再者,任何的發展必然要有開放合作的心態,這就包孕了在稅務上,是否能打通粵港澳人才流動的壁壘,使得灣區內人才居留不會因顧慮稅收而影響流動。在居住、通關方面,能否也有人才綠色通道;在教育方面,是否也能利用香港各個大學的優勢地位,爭取打造香港金融、深圳創新、東莞制造的「軟件、硬件及辦事」三位一體的世界級大灣區。
最后,在深港交界的河套地區如何發展,以及如何利用深圳和香港兩地的優勢,來打造一個創新的基地,這個是非常值得香港政府去思考的,至于如何給予香港年輕人創新的機會,不但關系到香港,也關系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長遠發展。
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啟動的日子不會太遠。香港必然要抓住這個歷史性機遇,連結國際金融和人才中心的地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