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國的投資建廠之舉,很可能成為特斯拉電動汽車業務全面走向盈利的轉折點。
鈦快訊 | 近日針對特斯拉在中國上海臨港投資建廠的消息不停,鈦媒體也從多處獲悉,這次的建廠事宜已經敲定。6月23日下午,騰訊科技報道稱,上海市政府內部人士透露,建廠事宜屬實,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于今早簽約了投資意向協議。

在中國建廠投產一直特斯拉CEO馬斯克在著手鞭策的計劃。特斯拉曾多次在官方渠道體現,考慮在中國推行“國產計劃”。就在2016年1月,特斯拉CEO馬斯克還體現,特斯拉正在尋找一家中國生產合作伙伴。
尤其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后,對于傳統頁巖能源的推崇和對清潔能源的排斥,,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的傳聞越發密集。而與特朗普政府形成對比的是,中國政府則接連通過財政補助、免購置稅和專屬牌照等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如果特斯拉在中國建廠,還將獲得免去25%進口關稅的成本優勢。
當然,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特斯拉如果只是通過SKD(半散組裝)或CKD(全散組裝)的形式進口零部件在國內組,特斯拉將依然要承擔25%的關稅。這意味著特斯拉想要真正降低成本就必需在中國采購零部件,本土化率至少要達到40%。
不過,據鈦媒體此前獨家報道,松下已經與中國18650PACK供應商捷星新能源簽訂了投資建廠協議,將在蘇州三洋工廠投廠,生產此前供應特斯拉的18650鎳鈷鋰電池。特斯拉本土化采購的條件似乎已經有了必然基礎。
據了解,困擾特斯拉汽車業務盈利的關鍵因素,一個是產能,一個是電池的能量成本。
產能方面。從2008年推出Roadster至今,特斯拉共面向市場銷售了約10萬輛汽車。經濟車型Model 3的發布讓特斯拉收獲了40多萬的訂單,這對于特斯拉的營收狀況來說,是個極大的利好消息,而特斯拉也承諾,2017年下半年將兌現Model3的上市。
以特斯拉給予厚望的Model 3為例,該車的售價為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萬元,加上進口關稅和物流等費用,售價約在40萬人民幣擺布,而如果在中國市場投資建廠之后,借助政府資源和政策優勢,Model3售價的下探程度可想而知,無疑在市場放量上率先取得突破。
電池方面。此前麥肯錫的陳訴指出,在2025~2030年擺布,電池成本會下降到一個可商業化的價位,這個價格在100美元/kWh。而2016年年初,特斯拉就體現其電池組成本價格已經降至190美元/kWh。
如果能夠借助中國市場實現更大的規模化生產,再借助特斯拉的BMS辦理技術,或將鞭策特斯拉的電池成本更快達到盈利節點。
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投資建廠之舉,很可能成為特斯拉電動汽車業務全面走向盈利的轉折點。
官方資料顯示,特斯拉已在全國布局一百余座超級充電站,502個超級充電樁及1400余個目的地充電樁,遍布包孕拉薩、西寧、西安、呼和浩特、西雙版納、三亞等全國72個城市的酒店、寫字樓、購物中心等熱點位置,覆蓋全國東西南北主干道及功能區。
此外,特斯拉還建設長途旅行路線,日前已完成三亞至哈爾濱、川藏線以及青藏線的充電線路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