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暫停IPO難以改變目前市場弱勢,要在素質上從三個方面一起努力才能建構相對健全的A股市場)
A股市場近期出現了一輪比較大的分化,所謂“標致50”的藍籌板塊出現了大幅上漲,很多個股都創出新高;而中小板,創業板的股票跌幅巨大,不少都破了股災低點。此時外界又出現了呼吁暫停IPO的聲音,這輪下跌導致很多次新股的跌幅巨大,使得散戶也紛紛站在暫停IPO這一邊。
筆者的看法是,暫停IPO對于二級市場的上漲幫手極為有限,并且長期來說,害處不小。
歷史上,A股暫停IPO有過九次。暫停之后,三次下跌,六次上漲,沒有一次逆轉市場中期趨勢。然而,由于IPO暫停所導致的大量擬上市公司長時間淤積,形成所謂的堰塞湖,一方面影響了擬上市企業的融資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現有的二級市場缺乏新鮮血液的增補,導致可選擇的優秀上市目標和市場資金規模不匹配,這些都是對本錢市場長期發展有很大制約作用的,也使得政策和監管的連續性存在很大的問題。
作為一個散戶為主的市場,A股中大多數投資人必然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去思考問題,這樣就會導致很多要求趨向于短期化,情緒化;而作為監管者,其實是要從市場的大局著眼,為市場的長期發展考慮。我們可以看美國市場和港股市場,不管市場自己好壞,都沒有出現過所謂新股暫停的事情。素質上,只有大量的新鮮血液進入,才能形成真正意義的優勝劣汰,好的公司自然有很多資金去追捧,而欠好的公司會因為沒有流動性而長期低迷,無人關注。那些有監管問題的公司,就由證監會甚至是法院一起來處置,該停牌的停牌、該退市的退市,也沒有見到有任何的問題出現,市場運作很順暢。
新股停發難改市場弱勢
本錢市場是資源高效配置的場所,而IPO的常態化、市場化,,是股市的一個基本功能。筆者不認為暫停IPO能夠改變目前市場的弱勢,而市場的弱勢改變,素質上要從三個方面一起努力才能達成:第一是公平,公開,公正的監管環境;第二,場內有大量優秀的投資目標;第三,場外充沛的資金。在筆者看來,現在最有需要提高的是前兩點,要為市場不停提供新的優秀目標,一方面可以讓場內資金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另一方面,也使得目前場內的高估值情況得到緩解。
一個長期高估的市場所孕育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股民為本錢市場的發展做出的極為巨大的貢獻。作為監管層,是否也應該在掩護中小投資者,科學監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嘗試呢?至少,目前我們能看到的,無論機構還是散戶,對于監管層目前的監管能力還是頗多怨言的,有情緒化的,有利益方的;我們也看到,其中很多的訴苦實際是有其借鑒和參考意義,希望監管層也能開放共融,一起為中國本錢市場的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