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容器
docker run [option] 鏡像名 [向啟動容器中傳入的命令]
常用可選參數說明:
- -i 表示以“交互模式”運行容器
- -t 表示容器啟動后會進入其命令行。加入這兩個參數后,容器創建就能登錄進去。即 分配一個偽終端。
- --name 為創建的容器命名
- -v 表示目錄映射關系(前者是宿主機目錄,后者是映射到宿主機上的目錄,即 宿主機目錄:容器中目錄),可以使 用多個-v 做多個目錄或文件映射。注意:最好做目錄映射,在宿主機上做修改,然后 共享到容器上。
- -d 在run后面加上-d參數,則會創建一個守護式容器在后臺運行(這樣創建容器后不 會自動登錄容器,如果只加-i -t 兩個參數,創建后就會自動進去容器)。
- -p 表示端口映射,前者是宿主機端口,后者是容器內的映射端口。可以使用多個-p 做多個端口映射
- -e 為容器設置環境變量
- --network=host 表示將主機的網絡環境映射到容器中,容器的網絡與主機相同
二、找到配置文件
# 顯示文件
ls
結果如下:
LICENSE.txt README.textile config lib modules
NOTICE.txt bin data logs plugins
# 進入配置文件夾
cd config
# 顯示文件
ls
結果如下:
elasticsearch.keystore ingest-geoip log4j2.properties roles.yml users_roles
elasticsearch.yml jvm.options role_mapping.yml users
# 修改配置文件
vi elasticsearch.yml
在使用docker容器時,有可能沒有安裝Vi, 安裝Vi:apt-get install vim
,如果提示:Unable to locate package vim,則需要敲:apt-get update
, 等更新完畢以后再敲命令: apt-get install vim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