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已近立冬,距離可口可樂在中國推出歌詞瓶的時間也已接近半年,這意味著可口可樂今夏的歌詞瓶戰役已經進入尾聲。從公司的內部評價以及業界的反應來看,這場戰役都達到了令人較為滿意的效果。
可口可樂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在歌詞瓶的助推下,其中國業務增長達到了9%,并且僅今年6月一個月內,歌詞瓶即在去年同期雙位數增長的基礎上,為可口可樂帶來10%的增幅。除了銷量上的增長,歌詞瓶同樣在這個創意乏味的時代引起業界關注,不少人也對歌詞瓶的傳播津津樂道。
如果孤立地來看可口可樂歌詞瓶戰役,它當然稱得上是成功的,但如果將其與去年同期的昵稱瓶相比,歌詞瓶就有點弱了,它甚至根本算不上一次成功的戰役。
2013年夏季可口可樂推出的昵稱瓶幫助當季可口可樂獨享裝(300ml、500ml、600mlPET包裝)的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0%,超出10%的預期銷量增長目標,并且在廣告屆的盛大節日中國艾菲獎(EFFIE AWARDS,大中華區)頒獎中摘得全場大獎,此獎授予昵稱瓶戰役可謂眾望所歸。
從網絡聲量來看,在昵稱瓶的助推下,可口可樂在2013年夏季的聲量大大超過2014年。在2013年夏季,可口可樂昵稱瓶引領受眾在線上線下掀起了一場夏日昵稱狂歡。
為什么可口可樂歌詞瓶戰役并沒有像昵稱瓶戰役那樣成功?
小眾影響
2013年可口可樂昵稱瓶的影響席卷大江南北,這場戰役的受眾是大眾的,從一線城市到四五線城市,從90后到80后,幾乎無人不識“文藝青年”、“小蘿莉”、“高富帥”、“純爺們”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網絡熱詞,于是每個購買可樂的人都可能會去尋找專屬于自己的昵稱瓶,它不僅讓大眾受眾擁有歸屬感,同樣讓他們擁有參與感。
相對于昵稱瓶,歌詞瓶則小眾得多。可口可樂推出的歌詞瓶,每句歌詞都積極向上,很符合可樂的調性,但問題在于符合自身調性的歌詞卻往往不是眾人皆知的歌詞。比如我隨便搜了幾句歌詞:“你是我最重要的決定”、“讓我們乘著陽光看著遠方”、“蟬鳴的夏季我想遇見你”、“傷心的人別聽慢歌”。這幾句沒有一句是我熟悉的(請原諒我這個老80后,我自認為還是挺喜歡聽歌的),因此它們對于我來說就沒有任何歸屬感。
同樣,我記得一次吃飯的時候,我手里拿著的可樂上寫著一句“做個好漢子”,我感覺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經朋友提醒才記起來是《男兒當自強》,對于一句上世紀90年代的初的老歌,有幾個90后是熟悉的呢?
歌詞瓶相對于昵稱瓶的難點在于既要歌詞符合品牌調性,又要盡量為眾人所知,于是最終歌詞瓶就注定只能影響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80后不熟悉90后的歌,90后也不熟悉80后的歌,而對于四五線以下城市的人,張敬軒、楊培安、關心妍這樣的歌手顯然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試想,如果歌詞換成“你是我的小蘋果”,“你是我天邊最美的云彩”這樣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歌,真的會影響品牌調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