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創業的這個問題在近幾年頗受外界關注,經過良好的教育后,屬于高知識分子,肩負著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去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人數達到680萬人,求職人數突飛猛漲,加上金融危機余溫未散,導致很多大學生面臨失業的尷尬局面,為此,大學生就開始決定自主創業。對于這個群體來說,互聯網的門檻低,網絡創業在成本方面相對于線下具有一定優勢,再加上是新興產業,只要擁有創新的創業點子,并且努力去做到極致就能獲得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要想在這個領域扎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三無群體
通常來講,創業的基本前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優秀的合作者、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或服務、資金。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開始要接觸這個社會,沒有經歷,沒有資金,沒有資源,可謂是“三無群體“。所以說,創業對于這個群體來說還是具有很多阻礙的,但不能絕對的認為他們不能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他們所擁有的青春就是資本,有的是時間和空間,只要有思想肯努力。
知識優勢: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他們具有較高層次的知識素養,是一個知識、智力和活力相對集聚的群體,他們享受了專業領域的分工,專業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保證,知識資源的優勢是大學生創業的有利因素,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知識,他們接觸得比較多,了解的領域也比較寬廣,入手的渠道也相當會多一點。
創新優勢:大學生所處的這個年齡階段就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領悟的階段,理解能力、創新能力、領悟能力都是很強的,老一輩人是沒有辦法和他們比這些的。他們思路活躍,創意新穎,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很快內化為能力,外化為創造。具有創意就意味著能夠創新,創新能力來自于創造性思維,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一定具有獨立性、求異性、想象性、新穎性、靈感性等人格特質。因此,創意能力是促使創業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
活力優勢:提到大學生,就覺得充滿活力,是的,這是一個年輕有活力、勇于拼搏、無太重負擔的群體,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自信心比較強,只要認準了就會充滿激情的去體驗,甚至可以做到忽略結果,享受過程,可以說,他們輸得起。
了解自己的優勢:如何扎根互聯網?
在互聯網這個技術領域內,事物更新換代特別快,相應的機會也特別多,高科技產業往往用幾年時間就積累大量的財富,而且這些財富甚至大于傳統產業幾十年所積累的這就是高科技產業的魅力所在。這個產業注重的是市場前景,只要你比別人更早的看到市場前景,你就可以大賺一筆。創業在過去是極其昂貴的,必須要尋找投資人才能創業,但是在今天,這些都變得很低廉,最寶貴的往往是免費的,比如創意和努力。
創業并不需要擁有特別出眾的才華,需要做的只是關注生活。馬云創辦淘寶的時候就是一個例子,當時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大學老師,創業的成功與否在于它是否能向人們提供一種比他們擁有的東西更好用的產品或者服務,而這些東西剛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睛,馬云就是發現了網購的市場前景,認識到人們的生活漸漸與互聯網親密接觸,甚至已經離不開,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加以改進,淘寶就這么出現了,并普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在發現生活中的商機的同時,還需要把自己的創意與此結合在一起,并加以琢磨與改進,在創業過程中將此轉化為收益,在實踐中對原計劃不斷思考和修正,只有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才有機會獲得成功。此外,大學生本來身處在校園中,加上圈子內的好友也多在大學中,因此校園資源是大學生身邊最好的資源,在推廣的時候可以面向大學生推廣,當年的校內網最初就是通過大學生資源推廣開的。
寫在最后
其實不管是在哪個行業,想要扎根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更別說是在互聯網了。熟悉并發現自己的優勢和身邊的資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然還需要我們耐心去做,任何事情想要做好并不容易,更何況是創意,對于大學生來說,我們需要持之以恒,因為我們還年輕,時間充裕的同時底子又薄,只能慢慢積累,厚積薄發是我們需要遵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