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智能養老現狀:一些地區已經開展相關基礎性工作。自治區成立了內蒙古“12349”便民為老信息服務中心;多地開展了“12349”便民為老信息服務;包頭市開通了“96200”呼叫中心;呼市的“8989966”社區服務熱線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生活幫助、主動關懷等多樣化、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呼和浩特市福源綜合服務信息中心為用戶安裝的一鍵通呼叫器。紅鍵為緊急呼救,綠鍵為綜合服務。
自治區成立了內蒙古“12349”便民為老信息服務中心,包頭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阿拉善盟、滿洲里市等地開展了“12349”便民為老信息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生活幫助、主動關懷等多樣化、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記者從自治區老齡辦獲悉,2013年8月,瑞潔物業入選自治區首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試點,承擔起包頭市家庭服務網絡信息呼叫中心,即96200平臺的搭建和運營。96200呼叫中心通過家政、養老、醫療、母嬰等各項服務的信息化跨網融合,打造網上虛擬社區,為社區老年人等困難群體提供“一網式”查詢,“一鍵式”呼叫,“一站式”服務。目前,在“3+1”模式的健康保障與260多家家庭服務優質企業的合力推動下,96200已經為包頭數萬家庭解決了家政、養老、陪護等各方面的難題。
呼和浩特市福源綜合服務信息中心副主任鄧志告訴記者,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被賽罕區人民路街道引進參與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目前,中心成功開發了“一鍵通”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一號通”8989966社區服務熱線,“一卡通”便民服務智能結算系統,呼和浩特社區服務網。截至2013年底,平臺電子保姆呼叫器用戶達到1300余戶,中心為電子保姆用戶提供夜間緊急救助、買藥,上門量血壓、測血糖,協助去醫院查身體情況;上門打掃家、擦玻璃、疏通下水、修電器、買米面,買菜送奶,買面包饅頭,陪同到銀行取錢,換燈修電,開鎖,代繳費等日常幫助服務。
雖然我區已經開始智能養老的探索,但是,從當前的情況看,我區養老服務業發展仍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矛盾和問題。
養老服務設施床位總量不足。全區公辦福利院、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光榮院和敬老院擁有床位近10萬張,真正用于社會老年人養老床位數不足50%,特別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不到40%,服務功能不完善,產品供給不足,質量不高,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養老服務需求。
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全區現有社會辦養老機構多數僅僅能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的場所,上檔次、上規模、醫養醫護結合型的養老機構所占比重非常小,能夠進入社區開展為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還存在“散、小、弱”等問題。在養老機構布局上,存在東部盟市多、西部盟市少,城市多、農村牧區少,公辦多、民辦少和首府少于其他盟市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此外,農村牧區敬老院床位平均集中供養率不足60%,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和床位閑置問題并存。
專業護理人員缺乏。全區現有養老機構護理員不足3000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護理人員不足1000人,養老服務專業化程度不高、專業人才缺乏。未來幾年,全區專業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需要50萬人,缺口巨大。此外,由于養老護理員待遇較低,職業名望不高,歸屬感不強,養老護理員流動性較高,隊伍穩定性較差。
政策落實還不到位。我區還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各級財力比較有限,在貫徹落實國家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方面,一些補貼扶持資金難以落實。此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出臺后,由于相關部委的一些配套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許多地方政策都需要頂層設計,客觀上導致養老服務土地劃撥、稅費補貼減免、投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多數盟市還尚未出臺具體的優惠扶持政策。
養老服務產業落后。養老服務消費市場建設處于起步階段,老年人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旅游、健康服務、法律服務等設施缺乏、能力滯后與老年人服務需求日益增強的矛盾比較突出,養老服務產業尚處于破題上道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