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5日訊 盡管監管層對國內期權等新興工具倍加呵護,但是在具體實踐上仍然要小步快跑。因為在中國成為資本輸出大國和資本市場強國的道路上,多元化投資與風險管理新局面尚需快速形成。
嚴字當頭成為上交所風控機制設計主線。2015年2月9日期權上市以來,雖然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政策調整,包括放開持倉限額。但是,股票期權的探索性質依然存在,有的投資者感覺期權是洪水猛獸,好像期權這個東西容易對散戶造成很大的傷害。
事實上,中國的投資者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者,而且買者自負”原則也在資本市場貫徹了多年,完全明白資本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市場。在經過股指期貨上市4年多后的今天,投資者當務之急是盡快熟悉各類期權產品,包括各類ETF期權、個股期權、商品期權等期權工具。
因為現代金融市場,沒有期權等工具是無法想象的。而且正是由于缺乏像期權之類的完善發達的金融管理工具和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導致國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建樹頗豐,但市場理念改觀不大,炒新、炒概念、炒績差股等投機現象依然盛行,難以形成穩定理性的長期投資者隊伍。
而且,金融管理工具的匱乏,導致券商盈利模式依然非常依賴通道業務,同質化競爭、靠天吃飯、業務模式單一等發展瓶頸制約了行業發展。
試想,一個資本市場沒有穩定理性的長期投資者隊伍,沒有強大的券商盈利團隊,如何與歐美國家發展運行了200多年的老牌資本市場抗衡。對比當下火熱的互聯網+”行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動作,與投資者的期待尚有差距,也落后于資本強國的期待。
我們相信,一個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資本市場,必須加快讓投資者對股票期權產品的日漸熟悉,加快各期權經營機構積累運行經驗,逐漸放寬交易限制,中國股票期權市場必將成為全球場內衍生品市場的一哥”,成為投資者風險轉移的必備工具,與中國現貨證券市場形成聯動發展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