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關鍵在人才。服務外包培訓應立足產業發展需要,重點解決高素質服務外包人才缺乏、專業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人才適用性差等問題,積極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實現服務外包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應發揮政府推動作用,聚集院校、培訓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力量,依托高等院校人才資源、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的優勢, 加大對培訓機構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建立實訓基地、開展崗位培訓,有效地解決教學團隊、課程開發、實訓項目、教材建設、實習基地等關鍵環節的問題。逐步構建由政府、高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大學生之間有序連接、有機結合的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服務體系。
(一)加大對服務外包培訓的財政補貼
一是加大對培訓機構補貼力度。目前,培訓成本相對較高,大學生經濟能力有限,造成許多培訓機構經營難以為繼,國家適當提高補貼標準有利于減輕培訓機構資金壓力,鼓勵其做大規模。建議國家財政用于培訓機構培訓服務外包人才補貼費用由500元/人提高到1000元/人,地方政府按1:1進行配套。二是對服務外包企業承擔大中專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和新員工培訓給予適當補貼。三是將財政補貼政策覆蓋范圍擴大到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在BPO業務中錄用了大量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這些學生經過培訓后能夠勝任工作。四是將培訓獎勵資金申報時間改為9月份。院校和培訓機構普遍反映,由于學院畢業證的發放時間是6月底,企業與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一般在7、8月份,9月份才可能進行準確的人數統計。五是設立中西部地區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專項資金支持,加快中西部服務外包人才培養。
(二)創新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模式
1. 創新高等院校教育模式。一是擴大高校課程設置自主權。鼓勵有條件的院校根據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要求和趨勢進行相關學科建設,動態設置各類專業課程,不斷細化培訓專業方向。同時,鼓勵部屬高校和地方院校共同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合作。二是積極推行高校學分學時互換機制。將學生在企業實踐實訓時間換算為學分或學時,以鼓勵在校學生參與企業實踐活動。據創睿軟件反映,建立3年(學校)+1年(企業)培養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大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服務外包企業工作的問題。三是積極推進院校與服務外包企業合作。應將服務外包實訓環節納入高校教學課程體系,實現人才供需有效對接、資源共享。建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與高校師生的長期交流機制,鼓勵高校聘請服務外包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參與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實訓指導和專業課程教學等,加快服務外包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鼓勵校企雙方根據服務外包企業的崗位要求、數量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開展訂單式服務外包人才培養。
2. 創新企業培訓模式。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建立實訓基地。支持企業接納大中專院校學生開展在校期間的實訓、畢業前的實訓,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訓條件和環境,可根據高校學分制收費標準給予一定補貼,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嵌入高校、職業學院的服務外包專業課程,打通高校、培訓機構、企業的人才通道,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無縫對接。加快高校畢業生向服務外包適用型人才的轉變,提高人才培訓效率。尤其要鼓勵國際知名外包企業和高等院校、培訓機構共建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引進先進的培訓理念和模式,鼓勵國內跨國公司開展面向社會培訓。
3. 提高培訓機構質量。專業服務外包培訓機構是服務外包人才的主要渠道,推動培訓機構模式創新,全面提高培訓質量尤其重要。一要制定培訓資質和標準。盡快建立服務外包專業培訓機構的資質認定標準和市場準入標準。盡快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服務外包課程體系標準、流程標準、人才職業標準、師資標準以及培訓質量評估標準等。尤其要注重專業學科與企業實際需求的結合。二要大力引進國外服務外包專業培訓機構,利用其海外渠道和全球化的師資優勢,通過建立海外培訓中心、各類模擬仿真情景實際操作訓練等模式,快速提高國內服務外包人才的國際化水平,為提高承接國際外包能力創造條件。三要逐步提高國內培訓機構質量、層次和水平。鼓勵其進行委托培訓、定制培訓和定向培訓等培訓模式創新,對于培訓機構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高端課程,重點進行高端人才培訓、海外培訓,財政可適當提高補貼額度。安博教育反映,企業常年與思科公司合作,年培訓1萬以上ITO、BPO、KPO人才,并設立了國際考試中心,但成本較高,希望財政增加補貼額度。
4. 加強服務外包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加大對服務外包專業的師資、設備和教材進行大力支持,同時大力引進服務外包企業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教學、實訓,解決實訓老師缺乏問題。同時,加強對院校領導的專業培訓,提高領導意識。
(三)加強服務外包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一是通過建設服務外包人才網站、服務外包人才數據庫、數字化園區,以及定期舉辦服務外包人才招聘會、論壇、發布權威報告等方式,搭建服務外包人才供需信息服務平臺,強化企業、院校、培訓機構的溝通交流機制。二是鼓勵服務外包龍頭企業、跨國公司內設的培訓中心成為社會化的培訓服務平臺。三是發揮服務外包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建立社會培訓體系。通過組織定期培訓,舉辦服務外包行業技能大賽等方式,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和吸引力,擴大基礎服務外包人才規模。
(四)加強服務外包培訓的組織規劃、管理和宣傳工作
各地政府有關部門應設立服務外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加強商務、教育、勞動保障、財稅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與合作,規范服務外包培訓市場管理。加大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宣傳力度,提升產業影響力,更多地吸引和聚集人才資源。
(五)強化服務外包高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
建立服務外包高端人才的引進策略與渠道,建立高端人才全球化配置的機制。通過項目合作、定期回國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資源。尤其要強化高端服務外包人才的引進工作,重點引進海外行業領軍人才,具有多年從事服務外包經驗、熟悉國際外包市場的高級項目經理、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環境和獎勵政策。國家和地方財政應給予相應的補助,并妥善解決安家、子女教育、戶籍等生活問題。
來源:<中國服務外包> 文/ 王曉紅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