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方案》通過科技部專家組論證。這標志著濟南高新區在打造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加快自主創新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
據了解,按照科技部提出的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部署要求,去年4月份,高新區適時提出了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發展戰略,并組織開展了相關的申報準備工作。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新型科技園區申報建設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市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出臺了相關文件。高新區也成立了申報創建領導小組,目前,各個職能部門積極落實各項工作,高新區上下已形成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濟南高新區建設創新型園區的定位是:成為山東省和濟南市高新技術產業的高端聚集區、產業技術轉移與升級的承載區、財富效應的輻射源、現代化新城區和科技產業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的先行區。創建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一批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及大批有特點和優勢的中小型企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全面提升高新區工業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實現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實現利稅年均增長30%;出口創匯年均增長20%。過千萬元企業數達到400家,過億元企業數達到50家,過百億元企業數達到5家。科技型企業發展、創新投入、創新能力三類指標都達到國家級創新型科技園區的要求。創新型科技園區分四個階段建設:2010年是實施準備階段;2011年至2012年是重點推進階段;2013年至2014年是全面發展階段;2015年是鞏固提升階段。
濟南高新區被批準為國家級高新區以來,不斷聚集創新資源,完善創新體系,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在國家科技部公布的56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其綜合排名由第18位躍升至第11位。如今的高新區,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逐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機電和交通裝備、生物醫藥等為主題的高新技術產業格局,電子信息、軟件、機電和交通裝備、生物醫藥四大優勢產業集群聚集加速。目前,該區共有各類企業431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9家、國內500強企業45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1家、過10億元的13家、過億元的82家。
作為探索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自主創新道路的先行者,近幾年高新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目前,該區經過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123家,十一五”五年間,承擔各類科技項目579項,累計達2645項,獲得各類專利3574件,累計達6795件,其中發明專利2262件,累計達2645件;認定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家,累計達74家;認定雙軟”企業88家,累計達110家;服務外包企業累計達52家,服務外包合同額累計完成4.9億美元,游戲動漫企業累計達40家,動漫制作累計完成1.8萬分鐘。
記者了解到,此次,《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方案》通過科技部專家組論證。標志著濟南高新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家認可。下一步,站在新起點上的高新區,將通過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相結合,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移動,提高產業集聚程度。在現有IT和軟件業基礎上,發展軟件外包、創意設計、游戲動漫等產業,在生物制藥基礎上,加強生物技術產品及相關技術地研發,通過生物技術藥物創新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藥物,并形成規模化生產。
當前,國際上正掀起新一輪的產業技術轉移浪潮,國內經濟先發領域向其他區域的技術擴散和產業轉移也不斷加速。特別是一些制造業高端環節包括服務外包、生產型服務業、文化創意等一些現代服務業內容也加速轉移。高新區將抓住機遇,引入先進技術和項目,與現有產業水平相銜接,實現產業升級和技術轉移的有效發展,力爭成為支撐區域產業技術轉移與升級的承載區。
高新區將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形成中心區、孫村新區、出口加工區三足”支撐的發展格局。中心區繼續壯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研發和生產服務業,有重點地發展總部經濟,建設成現代化新城區;孫村新區打造先進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加快裝備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有機融合;出口加工區建成加工貿易、保稅物流及國際商務基地。根據世界科技園區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指向于工作和生活環境優越的地區,因此高新區不僅將致力于完善科研基礎設施,還積極營造便捷、優美的工作生活宜居環境,吸引科技人才在此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