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大中華區總裁郭昕認為,跨國公司進入一個和國內企業正面沖突階段。6月18日于大連軟交會上,郭昕與騰訊科技展開獨家對話。他認為,跨國公司到了需要全面補中國功課的時候。
騰訊科技:一旦談到跨國公司,現在大部分跨國軟件公司都超過十年時間。現在中國軟件企業發展至今也開始逐漸強大起來。從原來只在低端市場拓展,到開始與跨國軟件公司在更廣闊的市場競爭。你怎么看待跨國軟件公司在發展現狀?
郭昕:作為一個本土職業經理人,我希望本土公司做的越來越好。
你剛才說的這個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也在外企打過工,你會看到外企競爭越來越大,比如軟件公司、硬件公司,競爭是必然的,跨國公司進入一個和國企正面沖突階段,比如ERP進來了,80%公司裝ERP失敗了,很多人會罵這些跨國公司。
中小企業在競爭這里面會遇到兩個問題,我們最近剛做了一個中國制造信息化白皮書”,向中小企業進軍之后,會發現其實中國的中小企業是有很多東西和大型企業截然不同。
比如有一個很大的發動機制造廠,這個企業上ERP之后,完全是按照國外系統走的,上了ERP之后工廠馬上把它停掉了。這個公司的高管說,之所以能和德國、意大利、美國公司競爭,正是因為我擁有目前的系統和中國企業的特點。但上了ERP以后就和他們的公司模式一樣了,那樣就是跟著別人走,后來他采用國內企業的ERP系統。
中國企業在特殊定位當中,從管理軟件公司,今天又正式發掘中小企業。恰恰跨國公司是向中小企業發展,哦中小企業恰恰是金蝶、用友的強項。它們正好適合中小企業軟件的特點。某種意義來講跨國公司和本土公司進入直接對抗時代。現在的項目都是本土公司去競爭,而且是正面的競爭。
軟件是管理,中國還有自己的獨特,比如說海爾,聯想,有很多管理是跟國外不一樣的。跨國企業需要做很多功課。
騰訊科技:你說跨國公司做中國功課,這句話讓人有很多聯想,跨國公司面臨的功課是什么?
郭昕:有兩大功課,第一你要了解中國文化,切入點是懂得文化,甚至是大陸本土高層管理人員。
第二個功課是所有的系統、服務的對象,要跟中國相一致,一個是人才、一個是硬件,中國企業也在不斷的進步。日本企業和歐美企業還不同,日本企業的管理像豐田是精益化發展,美國、歐洲在其他過程中管理相對比較強。
中國管理方面過去走的是傳統模式,后來走的是日本的精益管理,西方國家缺的是企業文化。
騰訊科技:您認為中國企業什么時候會在全球和他們展開正面沖突?
郭昕:美國主流媒體認為遇美國企業未來會遇到中國企業強烈的競爭。當時他們訪問了美國500強企業中的高管,詢問:現在遇到哪些中國企業?作為競爭對手了嗎?他們回答說,我們遇到過中國企業,但是中國企業還不在我們直接競爭對手名單上。70%老總都說目前沒有把中國企業作為一個威脅,但是他們都感覺到中國企業在國際招標、市場方面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了他們的雷達屏幕,但是還在雷達屏幕上一閃一閃,雖然在屏幕里面,但是還沒有進入主要碰撞區,所以他們現在還沒有正眼看。
現在幾個大企業,比如石油、通信、很快會進入100強。
最后是在全球市場他們會多久遇到中國企業的競爭,我認為國際市場需要十年,或許不用這么長時間,五年就夠了。(文/徐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