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已經來臨,在被國家相關部門亮紅牌”的本科教育專業中,動畫專業位居榜單前列。所謂紅牌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中的前10位,也是高失業風險型專業。而省內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動畫專業,畢業生人數眾多,那些學習動畫的大學生們是否也會面臨著一畢業就失業”的巨大風險呢?
紅牌”對陜西動畫專業影響甚微
日前,由省文化廳、省藝術教育委員會、西安工業大學主辦的首屆西北地區數字藝術教育論壇在西安舉行,來自北京、山西、甘肅等地的游戲、動漫、影視界專家會聚一堂,分析動漫影視市場的前景,及數字藝術設計、動漫等專業的現狀。對比全國動畫專業面臨的窘境,與會專家學者們卻對陜西目前的狀況予以肯定。
在全國范圍內,陜西動漫產業厚積薄發,正處于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延軍對陜西動漫教育的評價甚高,他說:陜西動漫教育在全國做得相當好,省內11所高校動畫專業都比較成熟,每年培養畢業生2000多人。”當然,陜西動畫業肯定容納不了這么多畢業生,這些學生最終或南下或北上,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陜西動漫人才的身影,李延軍評價:陜西幾乎成為了全國動漫人才教育的基地。”
從原創”到外包”都很艱難
想要完全消化那些本土培養出來的動畫人才,讓動畫專業走下紅牌”榜單,歸根結底還得走原創的道路,改變國產動畫的現狀,否則,我們只能淪為國外大公司的加工廠。在記者的采訪中,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院長李劍平對國產動畫的現狀很痛心:好萊塢一部《功夫熊貓》橫掃中國,幾乎讓國內當年生產的18萬分鐘動畫片變成了‘垃圾’。國產動畫想要跟國際接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劍平覺得,雖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動畫人才曾經做出過《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這樣的經典之作,在國際上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這些片子從來沒獲得過商業上的成功,根本無法與好萊塢、迪士尼大片相比,從60年代后更是鮮有好作品問世。那這數十年來,國內的動畫人才們都在做什么呢?我們大多在做服務外包,和一些基礎的動漫制作,很多企業只能從國外拿一些非常低端的業務來做。”
每年18萬分鐘的產量,卻不敵美國一部大片,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我們的資金、人才、技術都無法與美國相比,想做好原創作品,我們的路還很艱難漫長,這需要動漫人才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李劍平表示,雖然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讓很多人們看到了一線希望,但那只是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中國動畫的原創水平。很多在國際電影節和比賽上嶄露頭角的中國年輕動畫人才非常出色,可惜他們做的都是藝術短片,無法用來產生經濟價值。如何平衡好商業與藝術的規律,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