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一直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長速度,一個新興的主導產業迅速崛起,大連始終堅持六大舉措,走出了一條具有大連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堅持官助民辦”,走體制機制創新之路
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伊始,就以企業為主體,創造了官助民辦”的發展模式,最大限度發揮各方積極性,實現優勢互補、政企雙贏。一是政府規劃,企業運作軟件園建設。由政府請世界知名咨詢公司進行產業規劃和建設規劃,然后交給民營企業建設、招商和提供服務;二是政府制訂鼓勵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加入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建設。采取一般性的優惠政策與一企一策相結合的扶持辦法,引進了800余家企業(在國內外業界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100余家),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政府出資鼓勵企業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先后支持40家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進行CMM認證,其中華信、海輝、現代高科、東軟、埃森哲等11家通過CMMI5級和CMM5級評估,占全國通過這個級別企業總數的1/4;四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連續承辦7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邀請日本、韓國、美國、印度、愛爾蘭等國政府和著名企業來連參展,為大連乃至國內其他城市企業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尋找合作機會提供平臺。隨著軟件產業的發展,大連這種官助民辦”模式已輸出到蘇州、天津、成都等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二、堅持面向國際市場”,走國際化之路
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從對日本市場起步,主要開展軟件產品研發和測試、嵌入式軟件研發和測試、呼叫服務、應用通訊、金融保險、稅收財務等服務外包業務,目前大連出口業務有70%來自日本。在鞏固日本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歐美和發展中國家市場。2007年8月,在美國IDC公司發布的評價全球各個城市服務外包能力與潛力的全球交付指數(GDI)城市排名中,大連市名列全球第5位、中國第1位。東軟、華信和海輝已連續幾年排名中國軟件出口前3位,今年東軟集團、海輝集團躋身全球IT服務100強,亞洲新興外包10強。
三、堅持以人為本”,走人才優先的產業發展之路
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是高度依賴人腦智慧的產業,人才是產業振興和發展的關鍵,一是立足于自己培養。在軟件園開工建設東軟信息技術學院,之后又相繼成立了4所軟件學院,僅這5所專門學院目前就有在校生5萬余人;我市22所高等院校、40所職業中專也設立了IT及相關專業,在校生達1.2萬人;大力鼓勵社會辦學、公司內部業余培訓,支持企業與高校合作開展訂單式”培訓,創建了國內第一所軟件高級經理人學院,啟動了安博(大連)實訓基地建設。二是大力引進中高級人才。為解決人才瓶頸問題,在2004年出臺《大連市關于吸引軟件高級人才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并不斷完善,吸引軟件中高級人才來連創業就業。連續多年到國內外城市組織軟件人才巡回招聘活動,成功舉辦10屆海外學子創業周,搭建了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的平臺,近3年每年引進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近萬人。
四、堅持規模效應”,走產業聚集之路
2003年開始規劃建設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目前全市890家企業中的80%都集中在這條長30公里、面積153平方公里的軟件產業帶上。大連軟件園已建成面積14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60多億元,成為國內出口額最大、外資比例最高、承接服務外包最密集的軟件園區;七賢嶺產業基地、東軟軟件園一期、騰飛軟件園二期也吸引了大批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入駐,大連天地軟件園等外包基地相繼開工建設。正是這種集聚效應,吸引了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大連。日本、美國的一些主流媒體及業界常把大連比作中國的班加羅爾”。
五、堅持走出去戰略”,走開放式創新發展之路
積極鼓勵軟件企業到國內其他城市發展,已先后在武漢、成都、天津、蘇州、南海等城市建設大連軟件園”,發揮引領輻射作用;還支持本土企業進軍海外市場,自2001年起每年在日本舉辦1-2次產業說明會,2008年12月又在日本東京設立了大連(日本)軟件園,目前有40多家企業入駐。在抓軟件產業國際化的同時,著力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國際化與自主創新并舉互動的機制,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大連研發”的產品,如光洋數控、大森數控研發的嵌入式軟件、數控系統技術位居行業前列,海大航科研發的EAR船舶導航系統”填補國內空白,阿依艾開發的鋼結構設計軟件占據國內30%以上的市場,文華財經軟件擁有國內期貨交易市場95%的份額,華信鐵路財務管理系統、交通管理系統和大連華暢研發的WCDMA第三代手機3GPP協議棧軟件等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六、堅持提升產業標準”,走與國際接軌之路
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信譽體系,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質量認證、信息安全保護,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第一個軟件版權保護示范城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個人信息保護評價工作,制定的管理規范被批準為省地方標準,與國際專業機構實現互相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