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国产,91蜜桃婷婷狠狠久久综合9色 ,九九九九九精品,国产综合av

主頁 > 知識庫 > 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最低: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

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最低: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

熱門標簽:騰訊地圖標注為什么沒有名字 好操作的電話機器人 網絡電話外呼系統排名 怎么做地圖標注的生意 優谷智能電話機器人 河南ai電銷機器人哪家好 臨沂400電話怎么辦理 慈利縣地圖標注 crm外呼管理系統哪家好

1999 年全國高校第一次大規模擴招,到今天,整整十年的人才積聚讓計算機教育行業漸露疲態,進入人才飽和甚至過剩期,計算機專業已經成為高校應屆生就業率最低專業之一。但縱觀人才市場,硬過剩”并未出現:各類IT培訓機構層出不窮,陸續輸送大量計算機人才;招聘網站IT職位的招聘更是持續火爆,供不應求。為什 么高校計算機應屆畢業生不再受青睞,甚至畢業后需要參加培訓機構重修”?十年光環下的高校計算機教育是否開始走向墮落?是誰一手砸了計算機學生的金飯碗?

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

上午8點25分,張躍(化名)從教室后門溜了進來,放下手里的早餐和背包,在最后一排靠邊的位置落座,開始一天的學習。張躍是吉林省某高校計算機專業大二的 學生,這節課講的是《數據庫系統原理與技術》。雖然是學科內重點課程,但上課半小時,47人的班上出勤30人不到。沒辦法,理論課太枯燥,現在還沒來的 也就不會來了。”

由于是理論課,也就沒有為學生提供可用于實際操作的電腦。偌大的教 室中唯一一臺和IT相關的設備就是講臺左側的投影儀,但它常年處于關閉狀態。一眼瞥過去,還真看不出這是一節計算機課。看著臺上年輕的老師口若懸河,在黑 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一堆文字,張躍覺得無聊,掏出一本《明朝那些事》翻了起來。隨便看點東西,總比睡覺強”,張躍努努嘴,他旁邊一個同學已經開始會周 公了。

這幾乎成為高校計算機課堂的標準模板: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日新月異的計算技術面前稍顯乏味與無力,如果再加上一個平庸的教師,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不計其數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缺席、瞌睡,或者無所事事了。

與 此同時,中關村某計算機培訓學校的教室中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一堂名為《3Dmax應用》的課程剛開課5天,墻上貼著泛黃的《學員考勤標準》和《學員 行為管理》,但23名學員并無缺席,更無睡覺及看閑書者,都在聚精會神地學習3Dmax;教室雖然簡陋擁擠,環境稍顯不堪,但每位學員面前都擺著一臺 CRT,運行著3Dmax軟件,可以跟著老師的講解一步一步來做;當老師講到空格鍵的作用是鎖定選擇目標”時,有同學馬上問到可以修改快捷鍵嗎?空格 用起來不舒服”。軟件中沒有直接修改的功能,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通過修改XX文件來實現。”在這里,有疑問不妨隨時發問,師生互動非常頻繁,與高校中 以教師為中樞,單向灌輸知識的模式大為不同。

因果循環,高校課堂上低迷的狀態直接關 系到就業大計。剛剛發布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顯示,各學科之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已經成為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以張躍所在高校 2009年的就業狀況來看,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畢業生不足兩成。一些學生被迫在畢業后參加各類計算機培訓機構,接受升級教育,孟誠(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大 四一年跑斷了腿,面試了不下20家企業,同學都叫我‘面霸’,不過還是沒有企業愿意接收我”,孟誠一臉無奈,他實在是有苦難言——面試的環節還好,一旦 人家要我現場做個項目或者架起一個模塊,基本上就只有干瞪眼的份。” 找工作大半年未果,孟誠覺得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年5月報名參加了大連某計算機培訓學校的短期班,專攻JAVA開發。9月初,孟誠成功進入一 家國企,如愿做了一名軟件工程師,4000余元的月薪加上不錯的項目獎金,這樣的待遇讓他非常滿意,而培訓前后的差距完全可以用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來 形容。

孟誠的遭遇在各級培訓機構周而復始地上演,成為勵志模本或宣傳案例。據北京 ITET培訓中心一位老師介紹,很多原本求職困難的計算機專科畢業生經過培訓之后,往往將薪酬預期設置到了3000元甚至更高,銷路”往往還不錯,他 們有了實際操作項目的經驗,企業無需任何培訓就可以上崗,這一點是多數高校畢業生所不具備的。”

這 番話道出了用人單位的心聲,孟誠的現任領導——29歲的劉先生是一位項目經理,當時招聘進入最后環節,擺在劉先生面前的是一道選擇題:是留用普本畢業,剛 經過職業培訓的孟誠,還是選擇另一位名校畢業、但是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張某?月底我們就要做一個煤炭企業的信息化項目,急用人。我可沒時間和耐心去一點 點、手把手地教他。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都喜歡拿來就能用的軟件員,不是嗎?”

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現狀與現實的需求有多大距離?面對飛速發展的IT行業和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計算機這一特殊專業的改革方向該指向哪里?

當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在北京采訪一些高校老師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學校計算機系或信息學院的一些教授對記者的提問回答得很干脆:我不關心這樣的問題”、我很忙,找別人吧”、我們只做事,不想談”。

記者理解這些骨干教師都承擔著國家高科技研發項目,對教學改革的事可能無暇顧及,但高校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培養人才嗎?面對學生的教授不關心這樣的問題,該由誰來關心?學生的前途、社會人才的需求對老師而言真的可以視而不見?

教育怪現象之本科生回爐

我們的學員中一半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三成左右是計算機專業應屆生。”北大青鳥(學知堂航天橋)的傅老師介紹道,這些學生主要希望增強實用性方面的能力,與企業需求接軌,這往往是照本宣科的高校教育最為欠缺的。

事 實正是如此,傳統機械的高校教育難以承載多元化的企業需求,將計算機人才推到一個怪圈:一方面海量應屆畢業生苦于工作無果;另一方面縱觀智聯、中華英才網 等招聘網站,網絡工程師等IT相關職位常年處于招聘熱門職位前列,一天發布的招聘信息竟達到萬余條。企業需求與高校教育間不斷被拉伸的真空地帶,由日漸興 盛的各式培訓機構迅速填充起來。學以致用”這條傳承千年的辦學基準,對于當代計算機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嗎?高校教育體系,出現了怎樣的問題?

不 妨從教材說起,我們每年都會進行企業調研,將獲得的最新信息編入教材,這樣可以保證每18個月進行一次動態更新”,北大青鳥的傅老師介紹,高頻率更新可以 融入主流的技術和產品,幫助學員掌握最新的技術。多數高校的教材還是2005年之前的版本,有些公共課甚至還講Windows95甚至DOS,實在有些 說不過去。”

可能有人會問,高校也提高課本更新頻率不就可以了嗎?問題并不如想象中 這般簡單。高校通用課本的改換涉及到教育部教學大綱的修改與重構。一般來說,編寫教材—專家審核—試點使用—全國推行,這個流程沒有兩年根本下不來”, 北京ITET培訓中心主任謝斌華認為,實現課本的與時俱進”難度非常大,并非學校主觀的惰性,而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高校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承性,課本不 換或少換為宜,這與計算機行業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爆炸顯然是相悖的。高校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比拼,從起點開始已經落后于人。

如 果說課本是硬傷的話,師資無疑是計算機教育行業的軟肋,且普遍存在。一硬一軟,已經成為高校計算機教育難以觸及的傷疤。到了培訓機構才發現,學校里的老 師完全是在紙上談兵,沒有一點操作經驗。”孟誠總結道,一些計算機教授可能科研能力優秀、發表過多少多少論文,但往往是繡花枕頭式的理論派”,根本沒有 實際的項目經驗。而培訓機構中的講師,可能出身草根,但一般都擁有5~6年的項目開發經驗,多數擔任過研發一線的項目經理。你想想,飯館大廚和每天翻菜 譜但從沒動過手的人講起廚藝來,效果能一樣嗎?”

師資孱弱的另一個表現是,教育資源 被過度發掘,不堪重負,尤以教師為甚。本科教學環節,一個老師帶50人左右的班級司空見慣,有時60人甚至更多。理論課程尚可勉強應付,但實踐環節弊端就 凸顯出來——一個人問一個問題,一節課都不夠,怎么進行針對性指導?更多的時候,只能靠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互助。”一位高教計算機老師如此表示,配置更 豐富的教育資源無疑成為當務之急。

計算機教育失敗,誰之過

我 覺得學校課程問題不大,主要是學生的執行力不夠”,北師大計算機專業2009級畢業生張涵(化名)對記者表示,大學階段,能夠堅持把老師布置的所有實驗和 任務完成的學生不超過10%。而這10%的少數派”不僅成績優異,就業前景也往往不錯。學生的惰性折射出一個更為嚴峻而現實的教育問題:高校過于松散的 教學組織形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科的應用價值?

這種狀況在一些名校尤甚,在提 倡教學自由化、自主學習的背后,正是教育組織管理體制松散弱化甚至病態的表現。最為常見的一個細節是:計算機學科實驗、項目設計等多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出 現,極少在課堂上完成。這樣可能助長學生的惰性,扼殺獨立思考的能力,看似是學生執行力方面的問題,實則為教學組織原則問題。人生而懶惰,根源在管理,不 在學生自身。

選擇課后完成也是無奈之舉,多數院校還達不到課堂人手一臺計算機的硬件配置,所以操作只能留到課后”,吉林大學一位高校計算機教育者表示,硬”條件決定了高校教育中理論和實踐往往難以兼顧。

高 校教育日益渙散的組織問題無疑為日后埋下隱患。拋開教學組織管理,課程組織與安排也讓不少學生感到不解。大一公共基礎課,大二專業理論課,大三上機應 用,大四社會實踐。就不能把課程編織得緊密、合理一點嗎?”孟誠清晰地記得,大三去做VB和C++上機的時候,每天要帶著大二的教材,忘得差不多了才搞 上機,以前學那些理論知識有什么用?”

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大四時學校組織的企業 實習是接觸企業需求的主要途徑,但不少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企業實習往往流于形式,一般1~2個月就草草結束。而記者了解到,公司中一般實際操作的項目設 計,從前期的構想提出、協作溝通到后期的研發、測試,全流程往往有三個月甚至更久,一些學生可能在實習期一個項目都沒有做完,這樣的企業實踐有什么指導意 義?更為現實的情況是,多數學生以在校實習的身份進入企業,并不能接觸到項目設計這些核心區域,只能做一些與IT無關的零活,與實踐無益。反觀培訓機構, 學期一般為8~9個月,全程模擬企業環境,我們要求學員課前打卡,著職業裝。”周邊因素的跨度較小也是培訓學員入職初期容易適應的主要原因。

培 訓機構和高校教育最大的不同是組織模式,高校以人為教育單位,培訓機構以小組為教育單位,這對技能及協作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徐冰曾在吉林某計算機培訓 機構擔任講師多年,每招收一批新學員,他首先會按照學員能力、基礎,甚至性格進行劃分,2~3人為一個項目組。一來模擬實際項目開發的真實環境,二來通 過學員間的協作互助,可以解決一些我們老師難以觸及的問題。”而高校教育,則強調以人為本,即推崇個體學習、個體能力。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團隊合作是非 常重要的一環,這與高校的教育理念再一次發生碰撞。

除了計算機專業教育,面向全員的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同樣積弊已久。北師大一位公共計算機課老師對記者表示,大一新生的計算機能力梯度較為明顯,需要進行分班考試,因材施教,設置不同層次 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但經過2006、2007兩年的嘗試后,發現針對性教育在組織層面頗為繁瑣,不得不于2008年放棄。一來受困于師資力量不足,同一學 科難以開設多門課程;二來始終缺乏一套考核評判細則,在仍然無法擺脫應試模式的高校教育體系中,這無疑是致命的。

另外,基礎較好的新生還缺乏一套難度適中的教材”,這位老師抱怨道,對于一些入學考試在80分以上的新生,基礎教材并不適合。但由于是非計算機專業,將專業用書作為教材同樣不適用。

高校計算機教育開始自救

知道了高校計算機教育的癥結所在,如何對癥下藥?

從 課堂組織形式來看,不妨將理論課和實踐課結合起來,在機房講基礎知識又有何妨?在北京幾所高校走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計算機專業大量機房處于閑置狀態,如 果能夠合理運用,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相信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組織形式上,不妨學習培訓機構,以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教學,這樣不僅會彌補一些學生 的技術短板,還能培養協作互助的能力,這一點在職場上尤為重要。

校企脫節是所有高校 計算機教育問題的根源。目前很多培訓機構都與企業簽署長期協議,幫助培養定向人才,想一想,為什么協議對象不可以是廣大高校呢?企業直接和高校簽訂用人協 議,通過大四一年的實踐進行定型培養,畢業后合格即直接招收。這樣一來,取代了流于形式的企業實習,同時解決了教育與需求接口的問題,一舉兩得,但前提 是,這需要學校主動去促成。

素有IT界黃埔軍校的北京郵電大學就有很多偏重于企業實 踐的課程,這得益于其與多家知名企業的長期溝通與協作,很多學生在學校安排的企業實習中獲益匪淺。但高校企業資源庫的建立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北 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孫波找到了一條捷徑:我們會引導學生參與一些職業工程認證,比如華盛頓協議,擁有這樣的資格后,便等于 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外企更容易接納”。

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結合已有的服務工程 課程設置,聘請IBM專家進行服務科學與管理的授課。浙江大學軟件學院與浙大網新和美國道富合作,開發了一系列金融軟件實訓項目案例,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 建立了電子商務實訓基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企業模擬環境和流程訓練,為服務外包中高端人才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東 北大學東軟信息學院與英特爾、SAP、SUN、惠普、東芝等國際知名IT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開發中外文課件和項目資源庫,搭建校企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將 企業項目融入課堂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與產業的聯動,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良好對接;同時,學院建立校企師資互動機制,從東軟集團、思科、SAP等IT 企業聘請有企業實踐經驗和授課能力的教師,建立了一支雙師型”(教師、工程師)、雙崗位”(教學崗位、研發崗位)的師資隊伍。該院的畢業生受到對日、 美外包企業的歡迎。

另外,對于由擴招引發的計算機人才就業壓力,孫波也提出了建議, 教育部頒布的計算機專業建設規范,把人才分類培養上升到戰略層次。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應用這三類人才,你想要培養哪一種,首先自己要搞清 楚,千萬不要大而全”。在分流人才培養方向方面的壓力后,孫波建議在教育環節要融入學校特色,師范類院校要揚長避短。不能和理工類的計算機專業硬碰硬。 實際教學環節,我們加入了一些師范特色的模塊,比如計算機教學技能的培養”,在計算機人才已經明顯飽和甚至過剩的今天,加入帶有學校特色的標簽,無疑將大 大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特色教育也開始向公共課體系延伸,北師大一位公共計算機課教師 向記者表示,在對文學院學生進行調研后發現,多數會從事中小學語文教育行業,而這一行業對視頻技術、PPT及靜態網頁的制作要求較高,所以在后來開設了一 門名為《多媒體與網頁制作》的課程,主要面對文學院的學生。

專訪

計算機專業學生:大學里學不到實踐經驗”

電腦報記者 黃旭 韓磊

人物介紹:

張文杰(化名),某大學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

我 是一名計算機專業大三的學生,看到學哥、學姐們為了找工作而陷入憂愁,忙忙碌碌地奔波于各種大小的招聘會,我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深深的擔憂。我們學校并 不是全國211工程的重點大學,一些相關專業的公司并不會把我們學校當成招聘的重點,所以我們常常錯過各種相關專業的招聘會。

而 最讓我感到迷茫的是,當畢業的腳步越來越近時,我的恐懼卻越來越深。聽學哥、學姐們說,在學校學習的專業課內容,一到招聘會那里似乎就變得無用了。招聘單 位問的問題,似乎我們都沒有遇到過。他們需要一到公司就能上手的熟手,對于應屆畢業生,都不太感冒”。而我周圍的同學,除了應付學校里要求過的考試課 程,如今都選擇去一些學校周圍開設的培訓機構參加培訓了。當我也打算選擇時,卻犯難了,面對各種認證和不同級別的培訓機構,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確實不知 道該如何下手。

我們不知道社會中有哪些相關的IT行業是可以讓我們選擇的。我們也不 知道,自己學習的類似JAVA、C語言、數據結構、SQL數據庫這樣的計算機相關專業課程,以后可以從事哪些IT行業。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否已經和公司接 軌?我們花半學期的時間學習JAVA、C語言,又花半學期的時間學習數據結構、SQL數據庫,接著我們還將學習網頁設計等課程。

這 么短的時間,是否就能學到我們日后應聘工作所需的技能?學長告訴我,公司非常看重個人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項目開發中實際涉及的具體問題。而相關的軟件工 程課程,我們也只學習了半學期的理論知識。我是一個刻苦的學生,每節課都認真做好筆記,下課后,回到寢室自己上機操作。但是當學哥向我問起招聘單位提到的 問題時,我卻發現自己對問題所涉及的內容一無所知。一些實際的操作內容,我們課堂中似乎并沒有涉及,但卻被招聘單位看作是必需的。

我 開始選擇去參加培訓班。培訓班那里說這樣考試能提高就業門檻,那樣認證是國際大公司所認可的。我自覺離進入國際化的大公司還差得甚遠。我不知道通過那些認 證后是否就能勝任今后的工作,公司就能讓我去上班。但我聽說另一些學長,他們考來的國際認證、等級考試并沒為自己找工作帶來過多的砝碼。那些學長說,招聘 單位也只是瞟了一眼他們辛辛苦苦花了很多錢和很多時間考來的認證,就放在一邊,繼續問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大多和工作經驗相關。在招聘單位眼里似乎工作經 歷和自己對口,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對于我們應屆生來說,確實太難了。

企業不愿花費 人物、物力,接收大學生實習。而在學校,我們能直接接觸的實習機會也不多,我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應聘時過不了關的工作經驗”,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恐 慌,因為畢業即將到了。在大四時,運氣好”的同學能有幸找到實習機會”。而找不到的同學,是否能有其他的機會呢?我帶有一肚子的疑問,希望你們能為我 和像我一樣的其他在校生們,提供一些信息,幫助我們走出困惑。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內地計算機教育基本沒用

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或許沒用。”郭位雙手交叉,十指絞緊,對本報記者發出長長的一聲嘆息,中國大學不應只成為研究院,而應該到英特爾、微軟中去訪問和學習。”

9月8日,這位既擁有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頭銜,又是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終身成就獎得主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對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現狀唯有嘆息。

回顧美國、我國香港的教育,展望內地,郭位說,學以致用”本應是教育堅持的原則,盡管中國人常說學以致用”,但內地學生只對成績非常重視,不知道如何找出一條屬于內地學生的道路。

學 以致用”,是郭位認為自己堅持了二十年的理論和教育理念。2008年11月,郭位在香港城市大學就職典禮的演講中說,大約六十年前,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家赫 欽斯說過:大學自由有三,在于探究、討論、傳授。舍此則大學焉存。六十年世情變幻,近日城大教育使命是響應社會所需,提供專業教育和進行研究”。

電腦報:您在美國多所大學做過多年教授,現在也是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對內地教育據說也不陌生,那您對目前中國內地的計算機教育怎么看?

郭位:無論是在美國,還是香港,我都推崇一個理念,那就是中國古話說的學以致用”。但據我不算太深的了解來看,內地計算機教育除了重視成績和已經完全過時的一些語言、編程,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不太實用”,嚴重一點說,是根本沒用。

為 什么?一些內地的企業朋友經常告訴我,內地計算機系的學生,講起C++語言理論技術來一套一套,但是與實際工作要求的卻又有太大的差距,更沒什么創新。因 此一些企業老總私下告訴我,不喜歡用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因為聘用來沒什么用,學校學到的東西與社會要求的距離太遠太遠,這也是近年來計算機專業畢業學 生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電腦報:內地計算機教育出現這種不實用、與社會距離太遠的原因是什么呢?

郭位:課程與企業應用是一方面。現在IT產業日新月異,導致企業信息化進程腳步也大大加快。但問題是,現在很多學校計算機課程還是多年前的,過時了卻舍不得丟,應該把一些老的課程趕快去掉。

另 一方面,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學校、學生和企業離得太遠,或者他們不知道企業、社會需要一個怎樣的計算機畢業的學生。許多內地學生會背課本,會多 種計算機語言和編程,但我想問下中國的大學,有多少學生去微軟、英特爾這樣的企業學習和訪問過?都不走進企業,怎么知道企業、社會需要怎樣的學生?

電腦報:這是不是意味著,對于內地計算機教育,甚至內地教育來說,除了拋棄過時的課本,與企業、社會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更重要?

郭 位:我覺得這才是大學緊隨時代理念腳步。學生一定要走進英特爾、微軟等等公司去做研究,去訪問和學習,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創新意識,知道如何去學習更 多實際應用的東西。研究和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一體兩面,密不可分。如果只是滿足知曉的欲望,沒有探討和研究,大學就不會有進步;如果只有研究和探討,而不應 用、傳播和傳承,大學就成了研究院,中國大學不應成為研究院。

但讓學生走進英特爾、微軟去學習和訪問,是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企業四方搭建一個良好溝通橋梁的。在我看來,研究為教學之本,而教學又可為學生提供研究機會,研究又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電腦報:中國內地大學的教材、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發展,那香港呢?

郭位:中國香港在教育上比內地稍微好一點,更強調學以致用,在香港有一個好的特性,就是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去企業實習,所以我認為應該多鼓勵學生去實習,老師也應該到企業去實習,將大學體制和企業相結合、相關聯起來。

做學問,我們在大學里應該采取入世的觀點,在古時候讀書人要隱居到山林里去的,可是現在我們做學問,對社會有直接的貢獻,所以大隱隱于世,要在城市中修道,對社會有貢獻,在這種出發點里面,我們希望能夠推廣我們城市大學的教學研究,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電腦報:你為何一再強調,包括計算機在內的教育應走進企業?

郭 位:我跟你舉個例子,這句話講得可能太直接了,在全世界的大學我都這么講,包括香港的大學,包括美國的,甚至于我也敢說包括中國內地的大學,都要比企業界 的發展晚幾年。原因是因為這樣的,我們大學如果做的不好,不會倒閉,可是企業界如果做得不好,大家知道隨時會倒閉的。那么英特爾、微軟、聯想會不會倒閉? 很難倒閉。因為人家隨時都在創新,都在跟隨社會發展、社會實際需求。

電腦報:大學體制和企業相結合,您的這個想法比較具有前瞻性,也帶有一種危機意識。但似乎從目前看來,中國內地計算機教育很難做到。

郭位:我們至少應該有一個危機意識。我必須強調,大學雖然跟企業不一樣,大學不講如何賺錢,企業是為了賺錢。可是企業很多精神,比如說創新意識、應用、與社會接軌上做得很好,這些我們大學應該做到。

我 比較喜歡問題驅動式研究”這個說法,其精神雖與應用研究”一致,但這是指涉較為具體而適時的問題。該怎么理解呢?我們常常講大學面很廣,學到了很多基 礎知識,這個是對的,可是有時候我們就產生一種借口,就是大學不做那么好也沒有關系,但是讓大學能夠趕上時代潮流,一定有一個問題驅動,從大學管理來講, 還包括我們用的經費,是不是用到刀口上,我們給學生的教育,是不是對學生的長遠有幫助,我們現在開一門課是不是真的有效益,這門課是不是有道理,我們教育 學生的,我們給學生講課,受到學生評價,是不是有可以改進的空間。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夠再有很多借口不做好。這也是問題驅動式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概念,而 不是一個借口。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計算機教育需要改革

電腦報:從你的工作經歷來看,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們軟件學院七八年的示范實踐不能說代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情況,但它的示范意義肯定對計算機專業教育有一些借鑒作用,教育部高教司設立35所示范軟件學院的目的,也是在全國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中推廣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經驗,深入進行產學合作。

2001 年教育部和國家計委聯合批準試辦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推動軟件產業發展,滿足國家發展需要;二是為積極探索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尋找突 破口。在軟件示范學院建設初期,教育部長周濟就說過:軟件學院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安排千萬不能把計算機學院的東西照搬過來,要有新的思路。希望通過軟件 學院的建設為我們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帶來進一步的試驗和突破。

現在的高校教育一種是 致力于拔尖人才的培養,另一種是工程師教育,畢竟大多數畢業生出去后是要干活的,不是從事研究工作。現在2000多萬的在校生,需求與教育肯定有問題,大 量的畢業生不能直接為企業所用,軟件學院的示范改革,不只在計算機教育本身,對社會需求量大的行業也是一種探索。

電腦報:你認為計算機教育應該如何與社會需求結合,主要問題在什么地方?

目 前的軟件工程教育有三大問題:第一是提前性未把握。像微軟的技術,今天學習的東西,過兩年又變了,更新、變化頻繁。第二個是工程教育很昂貴,因為更新速度 快,教育環境、模式、實踐環節都要變。第三是計算機高端研究門檻太高。產業標準、技術標準等研究,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受制于幾大公司,與其他行業不一樣。

軟件技術的發展使得教材也在不斷變,一般教材不能用上10年,在北理工軟件學院,教材兩年就要變,有的一年也在改變。現在的軟件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軟件概念,融合了工程的特點,具有交叉性、復合性,對傳統學科分類要重新認定。

電腦報:從未來的方向來看,計算機教育,尤其是軟件應用重點在什么地方?

軟件應用重點在工業軟件和消費電子。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強調要提高工業的信息化程度,希望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所以在工業軟件上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在消費電子領域,軟件已不再是介質而是一種消費內容,7億手機用戶的需求給軟件很大的挑戰。

電腦報:在實際改革中,作為學校,會做怎樣的調整?

我們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課程內容的設置一定要兼顧基礎、兼顧社會,還要考慮5年以后的發展,否則就麻煩了,學生不能很好工作,有老師的責任。

軟 件學院將大量的實踐環節加入到學習過程中,并增加設計能力、管理、服務、團隊合作等內容的課程,這些課程占到學習課程的30%內容。課程設置模塊化,大的 架構不變,新的內容以模塊化增加,老師、學生都便于選擇,課程設置變成一個動態體系,確保適應軟件行業每年30%的變化。

為此,北理工軟件學院的教師也變成三部分,本校教師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上課較多,一些新的專業,需要外聘教師,另外企業請來的設計師擔當一部分教學內容,如微軟、IBM、英特爾、SAP等公司都有設計師以上的專業人才來授課。

未來的變革將按照國際流行的CDIO工程化教育評估體系進行,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另外一所高校共同提出的,國際上比較認可的一種工程教育。丁院長自豪地說軟件學院今年的就業率是100%,這是實在的數字,而不是簽約率。

標簽:達州 大慶 渭南 阜新 遂寧 上海 永州 西安

巨人網絡通訊聲明:本文標題《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最低: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本文關鍵詞  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最低,;如發現本文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相關信息告之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系統采集于網絡,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
  • 相關文章
  • 下面列出與本文章《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最低: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相關的同類信息!
  • 本頁收集關于計算機專業就業率最低: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的相關信息資訊供網民參考!
  • 推薦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苍溪县| 霞浦县| 昌宁县| 萨嘎县| 平山县| 怀远县| 株洲县| 武清区| 洪江市| 大石桥市| 柳林县| 潜江市| 仁寿县| 平凉市| 天长市| 宜黄县| 沅陵县| 乌鲁木齐市| 长治县| 康定县| 黄龙县| 连平县| 鸡东县| 阿拉善右旗| 泌阳县| 邻水| 进贤县| 时尚| 镇沅| 施甸县| 卢湾区| 泰宁县| 尖扎县| 湘潭县| 玛曲县| 涞水县| 库车县| 新乐市| 勃利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