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這座發展中的中部省會城市,榮膺諸多桂冠。
全球經濟增長最快20強城市、全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價值的中國城市、全國十大經商成本最低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全國首個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市、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全國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
榮譽的光環和發展的機遇為何如此青睞合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制度創新上,合肥具有高度的自覺、過人的膽識和不凡的業績。
改革創新的自覺者
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這一年確定為改革創新年”。
當時,合肥呈現的是生機勃勃、熱氣騰騰的發展勢頭,為什么還這樣大張旗鼓的搞改革創新呢?
由于歷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合肥底子薄、基礎弱、發展不足、發展不強。面對這一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把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作為基本戰略取向和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實施趕超戰略。
如何實現超越?歷史經驗昭示:只有改革創新,才能發展、才有地位;不改革創新、保守僵化、故步自封,發展就要停滯,停滯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事實確實如此。合肥在發展不斷加快、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與體制機制有關,體制性、機制性障礙越來越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如2006年開發園區招來的項目,有2/3沒有落地、1/3開工進展也不快。一調查,主要成因是行政審批問題,說到底還是體制機制問題。
破解這些體制機制障礙靠什么?唯有改革創新!
同時,在安徽奮力崛起中,省委、省政府對合肥寄予厚望。合肥作為省會城市,不僅要為安徽崛起貢獻更大的經濟規模和效益,還要做出體制機制的貢獻”,既要當全省加快發展的旗艦”,又要當好全省改革創新的破冰船”,使合肥成為全省改革創新的先行者、試驗田和示范區。
在全市來一次真正的體制機制再造”,為跨越式發展增添新的動力、注入新的活力,使合肥成為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充滿活力的先行城市”。一場改革創新的攻堅戰在廬州大地打響了!
改革創新的先行者
在制度跨越的征程上,合肥的步伐既豪邁又堅實,許多改革舉措不僅在合肥歷史上是首創,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開了風氣之先”。
2006年,制度跨越的突破之年。
整合投融資平臺,建立合肥城市建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融資能力由過去的十幾個億提高到200億左右,當年就成功融資55億,是2005年的2。8倍,有效突破了大建設資金的瓶頸制約。
緊接著,對建設工程、政府采購、產權交易、土地出讓制度等系統進行改革,整合四個交易中心,建立起了統一的招投標交易平臺,對工程建設和土地、產權交易實行招標、采購、建設的一場式交易”。
通過四堂會審”,對52個市直部門的353個行政審批事項進行逐項審核,一下砍掉”123項,下放120多項審批權限,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對財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取消了行政機關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賬戶,涉及300多個單位、876個賬戶,對41。28億元非稅收入集中使用,資金使用率大大提高。
2007年,制度跨越的深化之年。
把國有大企業、園林市政管理體制、文化體制、開發園區管理體制、行政審批制度等五個方面確定為改革重點,一步步把改革推向了深水區。
推行建設工程六分開”制度,改變了以往工程建設由市建委統包大攬的做法,對工程建設實行規劃、設計、立項、招標、投資、建設六分開”。
2008年,制度跨越的拓展之年。
按照統籌的原則,推進經營性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陽光地產”。改革經營性用地供應方式,在嚴格執行招拍掛制度的基礎上,實行政府拆遷、凈地拍賣”,并擴大上市土地的公告范圍,讓開發企業憑實力和業績公開競爭。
大規模推進干部交流,對82個市直部門的1632名公務員進行了集中交流輪崗,對部分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進行跨區交流。特別是公務員跨部門交流,范圍廣、規模大、影響深,合肥空前,全國少見。目前正在推進立法,把公務員交流輪崗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其實,合肥的改革創新何止這些,還有農村綜合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等等,涉及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跨越的腳步永遠向前!
改革創新的領跑者
制度創新,活力迸射,讓合肥贏得了超速發展,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合肥人手里能用的錢越來越多。近幾年來,財政收入規模連邁新臺階。2005年,突破百億大關;2007年,突破200億大關;2008年,突破300億大關,達到301。21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增速排名第1,總量排名13,在全省財政收入比重達到22。7%。
合肥制度創新的生動實踐又一次證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發展;哪個環節改革,哪個環節就得到優化;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決定發展的速度和高度。
制度創新,魅力彰顯,越來越多的世人知曉合肥人敢闖敢試,勇走新路。
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對合肥推行的公務員交流輪崗,先后兩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合肥推進公務員交流輪崗制度很好,請干部一局注意總結”。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每日電訊、法制日報、香港大公報等境內外重要媒體對合肥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工作進行了廣泛報道。
制度創新,合肥攬四方菁華,納八面來風。敢字當頭的合肥繼續領跑在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寬廣大路上……(江淮晨報-何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