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四川網9月11日電(霍潺)成都市高新區科技局副局長張敏11日在全區社區信息化工作交流會議提出,成都高新區在社區信息化建設中, 下一步將在區級層面統一、全面推廣使用社區信息化平臺,將每個街道的所有業務數據都導入到該平臺當中去,各個街道持續在這個社區信息化平臺中更新、綜合應用數據,從而全面建立高新區涉及民生的人口、企業數據和地圖信息三大基礎數據庫。
社區信息化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關注民生、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階段和過程。隨著政府管理體制的變革,許多業務工作已經深入到街道、社區,街道工作人員承擔著許多復雜、繁瑣且重復性強的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完整統一的社區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優化數據流程,并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及時更新,才能有效減輕街道社區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成都高新區社區信息化平臺是按照國家信息化戰略的指導思想,結合社區實際工作需要,依托統一的社區服務與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整合街道、社區面向群眾和企業服務的內容和流程,建設的集行政管理、社會事務、便民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公共服務系統。
記者了解到,當高新區社區信息化平臺全面在高新區各個街道辦運行起來以后,系統中目前所有的業務數據進行集中統一、交換至高新區和部分市級系統,區級相關部門可以通過該平臺全面、實時、準確地了解整個高新區所管轄的人員、企業、經濟、綜治、基礎設施等等各項業務數據的情況。
建立全區社區的共享網絡和數據平臺,精細化整合基層社區的管理和服務,為各級部門提供業務數據,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社區服務提供技術手段,是提升高新區整體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新區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一項基礎而十分重要的工作。”據張敏介紹,根據各街道辦提出的為轄區內居民、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實際工作需要,高新區社區信息化平臺在當前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創新服務模式與機制,重點打造電子政務服務”與公共服務”全面結合的項目,如服務大廳業務預受理系統、多元化數據采集系統、公共服務互動網站、綜合治安管理工程、陽光家園工程(黨建、志愿者)等;進一步推進技術應用創新,將社區信息化平臺與高新區重大項目,如3G無線城域網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高新區社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廣和信息化成果的綜合利用。
據介紹,成都高新區、區內各街道以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設了高新區社區信息資源服務應用平臺”和轄區三維行政示意地圖。目前,已在除石羊街道辦以外的4個街道辦共計21個社區進行了部署,采取了創新的SAAS建設模式,各個街道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持社區信息化項目的建設與完善,形成了多、快、好、省、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信息化系統建設新模式。平臺分為社區信息資源管理(后臺數據管理)”和社區信息資源服務(對外服務網站)”兩部分;前期社區信息資源管理”已完成轄區人口、企業、基礎設施、綜治等各項業務數據及管理模塊的建設,為將來實現數據一次采集,資源多方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個街道辦已先后批量導入前期各項業務歷史數據共142400條,其中:黨員3168條、低保568條、殘疾937條、兒童1295條、退伍軍人803條、退休人員1619條、高齡老人8854條、志愿者6045條、就業人員50092條、失業人員1216條、流動人口9467條、企業5085條、基層工會108條、轄區院落229條等。各街道辦在社區信息資源管理系統”中已完成更新、完善數據8255條;各科室及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該平臺進行數據更新、數據分類查詢、導出報表等常用功能完成日常數據管理工作,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了最及時、最準確的基礎數據保障依據。同時系統中還嵌入了呼叫中心、短信平臺、基礎數據地圖定位等創新應用功能,充分利用目前已經擁有的各種資源,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切實提升高新區的基層組織管理和服務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