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出口額增長速度逐步放緩,今年前5個月全國外貿出口速度更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然而在出口普遍下降的局勢下,仍有一些行業出口額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外包行業成為典范。據統計,去年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為62.5億美元,同比增長43.9%,咨詢服務出口181.4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56.6%。
雖然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依然不可預測,但很多經濟學家紛紛已經指出,中國的經濟已經基本觸底。從中國統計局2009年上半年的統計來看,第一季度中國的GDP增長率為7.1%,第二季度已經回升到7.9%,可以說在政府宏觀調控之下,中國的經濟已經顯示出回暖的跡象。那么,在后危機時代”,中國靠什么來支撐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上面的數據已告訴我們,服務外包”會成為應對危機的優先選擇。
首先,服務外包可以促進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出口結構的優化。不可否認,金融危機帶來中國出口的大幅下降凸顯出中國產業結構的低層次性。在沒有危機的時候,依靠傳統貿易也許還可以維持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危機當頭,傳統貿易嚴重滑坡,就必須另辟蹊徑,否則,很難擺脫困境。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可以提高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中的比重,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優化,逐漸轉變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國際貿易發展模式。
其次,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可以緩解我國資源環境壓力。目前,由于各種原因,原有的粗放、高能耗和污染的產業還無法一時放棄,在許多地方,政府還沒有找到或還沒有培育出新的替代產業,以保證地方的財稅和就業,因而,調整產業結構、緩解資源環境的壓力很大。而服務外包產業不存在污染、高能耗、大量占用土地等一系列問題,該產業不但不會破壞環境。還可以帶來豐厚的稅源。據測算,我國制造業的毛利率為4%―5%,工人的工資一般都在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以下,而服務外包的毛利率在15%―20%,外包工作人員的收入第二年就會進入個人所得稅起征范圍,所以服務外包行業是一個既符合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又能提供豐厚稅源的產業。
可以說,服務外包是一個真正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型產業,能夠有力的使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鄭雄偉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兼全球外包大會執行主席、著名國際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