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丹•尼樂卡(Nandan Nilekani)任職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又譯為信息系統技術公司”)——印度信息產業和外包業務巨頭之一——首席執行官時,他常常發現,自己要回答的并不只是有關他公司的問題,而且還包括有關他的國家的問題。有時候,受邀來到班加羅爾,參觀公司龐大企業園區的全球商界高管,會提出尼樂卡沒有答案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印孚瑟斯公司擁有如此漂亮的企業園區,可在這個城市的其他地方卻還有大片的貧民區呢?”所以,當尼樂卡決定寫作一本書的時候,與他首席執行官希望記述自己鐘情的領導力理論或管理理論所不同的是,他將印度當作了自己寫作的主題。在《想象印度:一個復興國家的圖景》(Imagining India: The Idea of a Renewed Nation)一書中,尼樂卡論述了從教育和人口統計特征到投資和基礎設施等多個主題。最近,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聘任尼樂卡領導這樣一個項目:為這個國家創造一張身份證”。在最近于費城舉辦的沃頓印度經濟論壇”(Wharton India Economic Forum)上,尼樂卡和沃頓知識在線就這本書進行了交流。
當南丹•尼樂卡(Nandan Nilekani)任職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又譯為信息系統技術公司”)——印度信息產業和外包業務巨頭之一——首席執行官時,他常常發現,自己要回答的并不只是有關他公司的問題,而且還包括有關他的國家的問題。有時候,受邀來到班加羅爾,參觀公司龐大企業園區的全球商界高管,會提出尼樂卡沒有答案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印孚瑟斯公司擁有如此漂亮的企業園區,可在這個城市的其他地方卻還有大片的貧民區呢?”所以,當尼樂卡決定寫作一本書的時候,與他首席執行官希望記述自己鐘情的領導力理論或管理理論所不同的是,他將印度當作了自己寫作的主題。在《想象印度:一個復興國家的圖景》(Imagining India: The Idea of a Renewed Nation)一書中,尼樂卡論述了從教育和人口統計特征到投資和基礎設施等多個主題。最近,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聘任尼樂卡領導這樣一個項目:為這個國家創造一張身份證”。在最近于費城舉辦的沃頓印度經濟論壇”(Wharton India Economic Forum)上,尼樂卡和沃頓知識在線就這本書進行了交流。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訪談內容:
沃頓知識在線:通常情況下,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寫作一本書的時候,會傾向于描述他們完成的最大交易,或者論述他們對管理理論和管理哲學的觀點。可你寫作了一本關于印度的書,為什么呢?
尼樂卡:哦,是的,可我想另辟蹊徑。最近幾年來,我的角色一直是游走全世界,把印度介紹給全球的各個論壇,以及諸如此類的活動,可人們問我的很多問題我都無法回答。他們會問我:為什么印度擁有象印孚瑟斯公司那么漂亮的企業園區,可同時還有很大的貧民區呢?為什么你們有那么多億萬富翁,可同時還有那么多的窮人呢?為什么你們有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才,可同時也有全世界最大的文盲群體呢?為什么你們國家的人好像同時生活在17世紀和21世紀呢?”當被問及這些問題時,我實在無法給出非常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就這個問題刨根問底:為什么我們是現在這個樣子呢?”
我認為,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印度只有一個很小的機會之窗。這個國家擁有如此巨大的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和如此之多的年輕人口,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在我們的人力資本上進行恰當的投資,那么,這個人口紅利也會成為人口災難。我覺得我們正在錯失機會之窗,所以,我想,將其記錄下來,并告訴人們:嘿,伙計們,我們擁有這么一個絕佳的機會,我們可別把它糟蹋了。”是很好的事情。
此外,我還發現,很多有關印度的著作都是從某一個特定的視角寫作的,可能是一位經濟學家的角度,也可能是一位社會學家的角度。我想,要想給印度真正公允的評價,你必須更加全面地觀照她——這也是我從這些角度審視這個國家的原因。我對126個人進行了訪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就是所有這些觀照視角的集合。
沃頓知識在線:你在本書的前言部分談到,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器在于擴展人們接近、使用資源以及機會的途徑。對數百萬印度人來說,這條通道的主要障礙是什么?這些障礙怎么才能被移除呢?
尼樂卡:接近、使用資源以及機會途徑中的一個顯見障礙就是教育。比如說,對一個生活在班加羅爾、在一所英語中學上學、之后進入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印度一所擁有七個分校的全球著名大學,在印度大學的排名中名列前茅。——譯者注)的人來說,他的機會就與生活在比哈爾邦(Bihar)、村子里沒有學校的一位年輕人迥然不同。因此,接受教育以及在公共空間為人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障礙就是英語。我們曾在英語上面施行過實際上非常虛偽的政策。我們曾經讓我們的人民拒絕英語,所以,他們沒能學會這種語言。但英語已經成了參與全球經濟的共同語言。
我們還可以看看基礎設施的問題。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村莊并需要去學校,那么,你就需要有一條通往學校的道路,你還需要用于晚上學習的電燈。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如果你拒絕為人們提供這些基本的條件——教育、健康、基礎設施以及工作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注定就會阻隔人們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道路。
沃頓知識在線:現在,讓我們回到你剛才使用的一個短語人口紅利”上面。20世紀60年代,印度的人口被人們視為負擔,可現在,你卻使用人力資本”這個語匯來描述印度的人口。你是怎么評價人口紅利在這個國家的劃分情況的?各個地區是在同步增長,還是存在著地區性的差異?
尼樂卡: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注意三點或者四點。典型的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人口的大多數處于15歲到65歲之間的工作年齡的歷史時期。因此,這樣的國家的撫養比率”(dependency ratio)(也稱為贍養比率”)很低。換句話說,他們供養的退休人員較少,而工作的人則更多——這就是一個國家典型的黃金時代”。因為你有更多的人工作,所以,你就擁有更大的創造力以及其他能力。印度非常幸運,她現在就擁有自己的人口紅利;在全世界范圍內,她是唯一一個擁有人口紅利的國家。所以說,印度不但是個擁有人口紅利的年輕國家,而且還是一個老齡化世界中的年輕國家——這就為這個國家從戰略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印度的人口紅利并不是一條曲線,而是兩條曲線。其中的一條曲線分布在印度的南部和西部,這些地區的人口紅利幾乎已經被全部吸納了。到2015年,南部和西部地區將開始進入老齡化。第二條曲線位于印度中部,其中包括北方邦(Uttar Pradesh ,簡稱UP)、比哈爾邦、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奧里薩邦(Orissa)和馬德亞普拉德什邦(Madhya Pradesh)等中部地區——這些地區將會迎來下一個人口暴增。除非我們處理好這些地區非常根本性的問題——教育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否則,我們就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比如,你今天可以看到,外來工來到孟買就造成了很多問題,他們受到了排斥。如果我們不能很快地處理好這些問題,那么,將來會發生的就遠不只是你現在看到的這些情況了,因為從2001年到2025年,在印度的新生人口中,只有12.6%來自南方,而50%的新生人口則來自北方地區。這里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差異,因為在喀拉拉邦(Kerala)等地區,現在的人口出生率很像是某個西歐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只是北方邦出生率的三分之一。要想真正全面考慮我們應該做些什么,那么,我們就必須弄清正在發生的這一切的微妙之處。
沃頓知識在線:印度應該如何應對第二次人口暴增呢?
尼樂卡:我們必須要通過擴展年輕人的道路來解決這一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提升教育的質量,要建設更好的基礎設施,要創造在當地就業的機會,而不是為移民創造就業機會。就完成所有這些工作而言,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或許,我們還有4年或者5年的時間完成這些工作……因為如若不然,差異懸殊的壓力就會進一步加劇。
沃頓知識在線:與印度人口很相似的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國家的思維方式已經發生了突發性的徹底轉變。這個國家于1947年獨立后不久,人們認為,印度需要實行民主社會主義制度。你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已經發生了轉變,因為人們更愿意接受有利于商業發展的資本主義政策。可現在,當你來到美國,看到了這場次貸危機把這個國家的經濟搞得如此混亂時,你認為這就是印度需要的經濟體系嗎?印度需要什么樣的資本主義制度呢?
尼樂卡:我想,我們的主要思想是,我們應該找到在市場經濟和管制社會之間達成完美平衡的道路。如果你建立了不受管制、沒有任何約束的市場經濟,那么,這種制度就會導致像美國現在所面臨的這種巨大難題。之后,你就必須要對此做出反應,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情形。
困難在于如何找到完美的平衡。印度有機會找到這種完美的平衡,因為我們已經向一個方向偏離得太遠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會向另一個方向偏離得很遠。但是,我們確實需要將企業家精神、企業和市場恰當地組合到一起。我知道,要想創造就業機會,要想創新,要想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要想提高生產率,要想提高生活質量等等,你當然需要市場力量和企業家。這些不能通過國家來完成。但是,你同時也需要國家創建一個監管架構和其他監管制度,需要法治,以確保企業在同樣的游戲規則下競爭。我想,這就是我從這里發生的情形中得到的啟示。我認為,印度非常幸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她擁有除了美國之外最大的企業家群體。我們擁有龐大的家族企業,我們擁有大型上市公司,我們擁有大規模的全球性企業,我們擁有數千位年輕的企業家。這是一個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基礎,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基礎。
沃頓知識在線:你的著作還談到了技術在改變各個行業的局面中所發揮的影響。你還寫到了印度的信息產業在為全球提供信息服務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服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可與這個成功故事相伴的,卻出現了薩蒂揚丑聞。(2009年1月,薩蒂揚軟件技術有限公司(Satyam Computer Systems)的董事長拉馬林加•拉賈(Ramalinga Raju)因為公司的會計欺詐案而辭職,該公司現已被馬恒達科技公司(Tech Mahindra)并購。)這一事件使人們對印度信息技術類公司的認識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尼樂卡:薩蒂揚公司丑聞只是欺詐的個案,剛巧發生在信息產業的某個人身上,他在房地產領域也有業務。所以,它只是個欺詐案。我認為,它無論如何也無法抹殺技術在印度的經濟和社會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沃頓知識在線:湯姆•弗里德曼(Tom Friedman)在你著作的序言中將你稱之為偉大的解釋者(the great explainer)”。我希望你能解釋的是,如此重大的欺詐大案怎么會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都沒有被發現呢?當你和你的客戶交流時,他們會把這個事件當作孤立的實例嗎?
尼樂卡:是的,這個事件絕對被視為一個孤立的實例,因為這是一位企業家走向歧途的案件。我想,這是一場泡沫的一部分。我的意思是說,不妨看看伯納德•麥道夫(Bernie Madoff)500億美元的騙局(2008年12月11日,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前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進行一項規模達500億美元的龐氏騙局”而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并接受調查。美國媒體報道稱,這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之一。——譯者注)。看起來沒人了解實情,有些非常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和有見識的人也都把錢投了進去。在這類事情上,你很難清楚地劃定界限。
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插曲,因為我們一直想把印度的企業家當作印度的新面孔推出。這個事件把我們拉回來了,因為所有的論據都是建立在他們都是誠實的優秀企業家基礎之上的。對于我們希望樹立的印度形象來說,這個事件是個挫折,但是,它確實也是個非常孤立的案例。我認為,在今天的印度,我們擁有非常出色的公司,同時,我還認為,在印度,技術領域的傳奇故事頗為宏大,人們會看到與業務外包有關的技術傳奇,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不過,在這個國家里如何使用技術也是個具有同樣吸引力的故事。印度最近舉行的選舉有7億選民,其中有110萬選民是通過安置在各處的機器投票的,而且這些機器是完全電子化的。在這個星球上,還沒有哪個國家進行過完全電子化的投票。
再有,我們還可以看一看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CICI Bank)的人利用技術做了些什么。我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這樣的案例研究。他們改變了普通人辦理銀行業務的方式。我想,技術不但在國外,而且也在我們國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沃頓知識在線:在印度,人們常常聽到對基礎設施的很多抱怨,不過,正如你在自己的著作中談到的,電信基礎設施的運轉非常出色。印度的其他行業能從電信業的經驗中學到什么嗎?
尼樂卡:是的,我想它們可以學到些東西。電信業是個龐大的領域,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一個每月會增加800萬移動電話新用戶的行業;99%的移動電話是要預付費的,這就意味著它們是被那些沒有信用記錄的人使用的。其中40%的用戶預付費不到10盧比(20美分),這是真正開創了群眾運動的一個非凡成就。
我想,部分原因在于監管環境的改變。雖然我們還面臨著某些挑戰,但我們依然試圖在公共資金和私有資金之間創造一個競技場。此外,我還認為,技術之所以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因為摩爾定律”(Moore’s Law)在這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1965年的一篇論文中,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認為,自1958年以來,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大約兩年便會增加一倍,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規律還將延續下去。這個被稱之為摩爾定律的規律一直被用來解釋技術產品價格的下降。)
其他領域的基礎設施也在增加。機場相繼建成:班加羅爾機場(Bangalore Airport)建成了,海得拉巴國際機場(Hyderabad Airport)建成了,孟買和德里立場正在重建。當然,高速公路的發展慢了一些,但是,建設高速公路的很多行動也已經開始了。我確實看到了基礎設施的很大改善。
沃頓知識在線:最后一個問題:你的書名是想象印度”,那么,按你的想象,你的孫輩以及他們的孩子看到的印度是什么樣的呢?
尼樂卡:我在本書中的觀點是說,印度現在擁有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機會。這是這個國家的人口、企業家、出眾的技術才能、民主的結果,是基于全世界進入老齡化的時候我們則是個年輕的國家、我們能使用英語等事實的結果。所有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特質。
如果我們能全面利用這個機會,那么,印度就會成為21世紀的榜樣。其理由在于,我們正在討論的是讓10億人過上富足生活的問題,是10億人以和平、民主的方式生活在一起的問題,是處理極為多樣性的問題。我的意思是說,今天的全部議題就是所謂的文明的碰撞”問題。印度存在著而且每天都有這類的文明碰撞問題,然而,他們依然能和平共處。如果我們做得好的話,那么,能將發展、多樣化以及民主整合到一起的能力,將使印度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國家。
但是,我們也可能走向另一條道路。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利用人民的力量,那么,同樣的人口紅利就會演變成一場災難。一旦人們的強烈愿望釋放出來,他們就會因為缺少工作、缺乏經濟增長而怨聲載道、對政府不滿,并進而成為一股暴力和分裂的力量。我們面臨的是一把雙刃劍。走這條路還是走另一條路的決定權在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