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大慶考察時,高度評價了大慶已取得的輝煌成就,對當前為實現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各項努力給予充分肯定。他勉勵大慶人,要弘揚大慶精神,推動科學發展。
總書記話發展
從油田回來的路上,我考慮最多的就是大慶除了油以外,其他產業的發展問題。”1996年,我在與大慶的在北京同志座談時,提出了多元化,就是除了石油,還要發展其他產業。”
總書記關切地詢問:除了石油,現在其他產業發展得怎么樣?”
大慶市委書記韓學鍵答道:上世紀90年代初,其他產業增加值是30多億,現在是800多億;油與非油經濟的比重大體是60%∶40%。”
總書記聽后,滿意地點點頭。他說:發展其他產業,單靠油田企業不行,它受油的限制,關鍵還要看地方這塊怎么發展。”
韓學鍵說:大慶轉型除了產業轉型,還有城市轉型。產業轉型就是發展石油化工、裝備制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幾年內力爭非油這一塊達到50%;城市轉型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功能項目。如果這兩方面都達到了一定標準,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就有了基礎。”
總書記關注就業
油田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一套智能化的裝置就用幾個人,安置就業會越來越少,用工已基本飽和了,還得靠發展其他產業來解決就業問題。比如說,服務業,你們有多大規模?”
大慶市市長夏立華回答說:這幾年,我們的服務業發展很快,去年,這一塊的增加值是262億、增長17%,占GDP的11.8%,占地方經濟的43.5%。比如,像華拓數碼這樣的服務外包企業,一家就安排了5000多人就業。我們覺得,把現代服務業作為大慶重要的接續產業,不僅可以承載就業,還能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這時,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接過話茬:總書記,大慶的服務外包業是全國二十個示范城市之一,是走在全省前列的。”
是嘛!”總書記高興地笑了。
晚餐過后,在省委書記吉炳軒和杜家毫、韓學鍵、夏立華等省市負責人的陪同下,胡錦濤總書記邊在九號院內散步,邊繼續聽取韓學鍵的有關工作匯報。
韓學鍵說:總書記,大慶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社會和諧,主要得益于經濟發展較快,全市經濟總量六年翻了一番,已超過2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六年也翻了兩番多。”
總書記關注民生
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樣?”
韓學鍵答道:農民收入增長很快,去年比2001年翻了2.1番,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接近一倍。”
好,好!總書記連聲說道。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余輝下的萬寶湖,金光瀲滟;湖兩岸綠樹環繞,草坪蜿蜒;好一幅城在綠中、人在畫中之自然勝景。
總書記駐足湖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十分舒暢。
韓學鍵說:總書記,我們把生態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點。”
總書記關注可持續發展
生態建設,對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韓學鍵說:我們認為,生態其實也是民生。大慶地方和企業對生態保護一直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這幾年,我們在綠色采油,包括植樹、復草、凈氣、治水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氣,效果也不錯。”
韓學鍵接著匯報說:中油集團對大慶發展特別重視,蔣潔敏總經理春節前來調研和慰問時,確定在大慶搞五大基地”;油田公司等駐大慶的三大企業都能積極承擔政治、經濟和社會責任,是推動發展的骨干,地方和企業共同搞建設,促進發展。我們有一個‘四共’的方針,就是‘發展共謀,責任共擔,城市共建,穩定共抓’。”
總書記認真聽后,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共同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希望你們進一步弘揚大慶精神,繼續艱苦創業,努力實現持續發展,推動科學發展。”
總書記關注低收入人群
看到你們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我就放心了,相信你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得知大慶還專門為低收入人群和外來流動人員辟建了利民苑”時,總書記要親自去看一看。
夏立華說:總書記,我們從2001年開始規劃實施棚戶區改造,特別是近5年,不斷加大投入,加快進程。目前全市61處棚戶區已完成了45處,有10萬多人搬進了新家,明年城市棚戶區改造就能全部完成……”
當聽到大慶依據拆一還一”政策安置拆遷居民、最大限度讓利于民,使群眾兩次受益”時,總書記關切地問:你們是通過實物安置,還是貨幣補償?”
夏立華答道:兩種方式都有,居民可自己選擇。”
總書記問:按照這個辦法,居民買新房子用不用再多掏錢?”
夏立華告訴總書記:等同面積不用再多掏錢了,因為拆遷補償時就高不就低,回購新房時按開發成本的70%定價,中間差價由政府補貼。這樣,動遷居民基本上自己不用再掏錢,就能住上新樓房。”
總書記聽后,連連點頭,非常高興。他又問道:利民苑小區是什么時候建的?”
夏立華說:一期是2004年春開始建設,當年投入使用,隨后又建了二期,是我們綜合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一個示范小區,現在這里住著的3000戶居民,基本是棚戶區改造回遷戶、部分殘疾人和外來務工人員。”
總書記再問:房子功能怎么樣?”
夏立華說:我們的原則是,‘不讓動遷居民從簡陋的平房,再搬入簡易的樓房’,戶型可以小但功能不能少,花錢可以少但環境必須好。就是要讓群眾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聽到這里,總書記放心地笑了。
走出社區辦公樓,總書記又來到下崗職工梁久才家里。他坐在沙發上,與梁久才一家三口嘮起了家常。當得知梁久才今年患糖尿病并發癥,已不能再開出租車時,總書記安慰他說:不要著急,慢慢養病,等病好了再找工作。”
梁久才的妻子告訴總書記:我們原來住在棚戶區,才30平方米,現在住的是樓房,近70平方米呢,雖然他現在沒有收入,但政府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而且每月還有低保金。我們現在生活得很好,您不用再惦記我們了。”
臨出門,總書記還拉著梁久才的手說:看到你們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我就放心了,相信你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一番話,梁久才夫婦眼圈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