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江旋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在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間隙獲知,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鼓勵政府和國有大型企業發包的政策將于7月推出。商務部有關部門也在探討發包企業和接包企業對接的模式。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林哲瑩昨日在會上透露,中國的服務外包要趕上印度,僅靠離岸市場還不夠。金融主管機構既在制定支持服務外包的金融政策,又在研究金融企業如何發包的問題。目前,商務部等有關部委正在研究設立服務外包引導基金,通過母基金來吸引私募基金進行融資。政府采購也會將一定額度的業務發給國內接包企業。
商務部部長助理崇泉在接受采訪時,用“爆炸式”來形容近年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勢頭。
本報記者獲悉,在貨物貿易連續7個月下滑的情況下,今年1到5月我國新增加外包企業1057家,承接合同金額和合同執行金額分別增長了13.2%、45%。在昨日的會議上,服務外包也再度被有關部委負責人稱為“能優化貿易結構的產業”。
而教育部和人社部的參會也被看作是國家對服務外包產業拉動就業的重視。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兩部委將聯合在5年內培養120萬服務外包人才,其中100萬是新增的高校畢業生。崇泉則透露,今年1~5月,全國服務外包產業新增就業人員24.6萬人。記者了解到,學校與服務外包企業的人才供應鏈并沒有打通,我國服務外包中的新畢業大學生目前僅占新雇人員的15%,而這一數字在印度達到了70%。。
另外一個瓶頸則是市場拓展。江蘇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廳長朱民對記者表示,印度占據全球服務外包市場約7%,即全球服務外包1萬億美元業務額中印度僅占700億美元,“所以,中國的潛力非常大。”
昨日下午,商務部部長助理崇泉在國內一家著名服務外包企業南京分公司調研時,企業主“希望在中國有巨大利益的跨國公司能在給中國企業發包”的提議也得到了包括崇泉在內的商務部官員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