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確切一點來說,是從1976年改革開放后才正式進入世界經濟的大體系里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受到社會結構與政策層面的密切影響,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路線,盡管不是最先進最快速的路線,但卻是最適合中國普遍國情的路線。因此,中國改革開放這三十幾年所走的路,相當于資本主義國家走了上百年的路,這是任何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們無法忽視的事實。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中國經濟是靠一大批國有企業支撐起來的,國有企業由于其封閉性、集權化、政策扶持等特點,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前十幾年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幫助國家社會建立了穩固的經濟基礎。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大批的國有企業因循守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紛紛倒閉破產,這個時候,民營企業開始崛起,并慢慢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半邊天。
三千多萬中小企業的“文藝復興”
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16世紀在整個歐洲盛行的文藝復興運動,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由中國民營企業掀起的企業界“文藝復興”,讓中國經濟步入了世界經濟的殿堂。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世界500強企業近10年來在對媒體透露市場擴張策略時,都無一例外地表示,中國將是最重要的市場。三千多萬個具有經營資質的企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對于國外資本家來說,是一塊讓人垂誕欲滴的肥肉。過了2000年后,國外大企業收購、兼并、入股中國企業的趨勢加快,導致國內企業500強,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具有外資背景或中外合資的,500強企業也承擔了中國GDP一半以上的產值,而剩下的三千萬家中小企業,自然消化了GDP剩下的一半產值。長尾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當三千萬家企業增加一倍的產值時,那么中國經濟的規模也必然將翻一番。
核心競爭力就是只做該做的事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界對“核心競爭力”的討論持續加溫。普遍的觀點認為企業對其核心競爭力的認識越深入,企業就越能做得大、做得久。例如像海爾、蒙牛、聯想、華為、中移動等大企業,無一不是做精做強了自己的核心業務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只是這些大企業需要明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業務,對于那些小企業來說,在企業發展初期,核心業務就是生存的根本,能夠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說不定再過幾年,他們所經營的企業就是另一個海爾或蒙牛。大企業確立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將自己不重要的東西外包出去,讓更專業的人和公司來完成,這樣的模式叫做企業服務外包。服務外包的作用,一般是指企業通過把必要的業務外包出去,從而達到重組企業價值鏈、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并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服務外包的模式是由歐美國家率先提出,并逐步發展形成的一種新興產業,泛指多種新興服務業,包括軟件外包、物流外包和人事培訓外包等等。聰明的企業會像篩篩子一樣,把自己不重要的業務篩選出來,只留下最重要的業務自己做,把不重要的業務統統都交給別人去做,一個優秀的案例是坐世界五百強第一把交椅的可口可樂公司,本身只負責配方的研究,而把瓶子生產、外觀設計、物流配送等都外包給專業的公司去代勞;而像麥當勞與肯德基兩家快餐企業也類似,在中國開了成千上萬家特許經營的店鋪,管理是中國的,員工是中國的,但是只有食品的配方是自己的,因為他們的管理者知道,自己的企業已經強大到、只靠賣品牌便能夠賺錢。這就是所謂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企業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前提
目前而言,全球服務外包最發達的發包方主要是美國、歐洲、日本的跨國公司和國際機構。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估計,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到2007年總值已達到1.2萬億美元左右。市場決定出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看到服務外包市場的光明前途,積極地調整自己的企業結構,縮減不必要的部門與業務,減少企業成本,提高效益。來自全球領先的網上項目外包網站mytino.com的一組數據顯示,從今年開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愿意在網上發布自己的服務外包需求,通過mytino平臺的引薦,大多數的企業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在去年,還只有來自歐美等國家的企業熱衷于在mytino平臺上發布外包需求,等待全球人才的解決方案,中國的企業不過是鳳毛麟角。
當中國的企業越來越務實化,當“世界經濟在中國”的氛圍逐漸形成的前提下,企業服務外包便成為中國企業走進國際視野中的不二選擇。通過服務外包,企業可將“內需”轉化為“外需”,一方面分解了自己的管理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更培育了“外需”的市場,讓全球的目光集中到中國,也讓國內企業融入到全球經濟大環境,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Mytino網站的運營總監凌云表示,在國內企業遭遇銀根緊縮、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的經濟低靡時期,中小企業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不必要的業務砍掉、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核心業務,那么企業才能夠生存下來。Mytino做為一個國際化的外包服務平臺,將與中小企業一起,努力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搭建好連接世界的平臺與橋梁。
毫無疑問,服務外包產業仍是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重點,而為中國經濟創造了巨大價值的三千多萬中小企業,將是推動這個產業縱深發展的螞蟻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