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羅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在繼承霍普金斯科學的廣告理論的基礎上,根據達彼思公司的廣告實踐,對廣告運作規律進行了科學的總結,系統地提出獨特的銷售主張理論(USP理論)。羅瑟·瑞夫斯( Rosser reeves,1961)在《時效廣告》( The Reality of a dvertising)著作中系統闡述了USP理論。該理論有三個要點:
(1)每一則廣告必須向消費者明確陳述一個消費主張;
(2)這項主張必須是獨特的且競爭對手不能或沒有提出的,具有獨特性的;
(3)這項主張必須對消費者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打動力。
2.品牌形象理論( Brand Image)
在USP理論發表的次年,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廣告人大衛?奧格威( David Ogilvy,1963)出版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Confessions ofω n a dvertising Man)著作中提出品牌形象理論。
在1972年,兩位年輕廣告人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AlRies and jack Trout,1981)在《定位的時代》的系列文章中提出品牌定位理論,1981年出版了經典之作《定位》。在2001年,定位理論被美國營銷學會評選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該理論被認為是在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中解決傳播問題的首選思路,強調占據消費者心智第一的重要性或成為進入某一市場的第一或成為某細分市場的第一,實現品類獨占或在消費者頭腦中占據某一詞匯。
營銷組合是指組織在識別可控制營銷因素的基礎上,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確立營銷因素的最佳組合。在諸多營銷組合理論中,4Ps營銷組合最具影響力,其中4Ps分別為產品(Product)、價格(Pice)、地點( Place)、促銷( Promotion)。服務營銷組合是對服務組織而言,在傳統的4Ps營銷組合的基礎上增加3Ps三種營銷因素,即參與者( Participants)、有形證據( Physical Evidence)和服務裝配過程( Process of ser; ice assemby)( Booms and bitner,198)。服務營銷組合中所新增加的3P”,抓住了服務營銷的本質,指明了服務產品與有形產品的差別,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剖析服務體驗及其構成要素的理論模型。
2.在傳統觀點外品牌關系基礎上,深層品牌關系理論包括:(1)關系市場模型包括顧客市場、供應者市場、內部市場、相關市場、影響者市場和就業市場六大市場( Payne et al1991);美國學者摩根和亨特( Morgan and Hun)提出投入與信任理論,以企業為中心的四個方面、十種關系的關系市場模型( Morgan,R.M. and hunt s.D.,1994);瑞典學者古姆松( Evert gummesson)提出以顧客市場為中心地位,發展和維持的30種關系30R理論( Gummesson e,994);品牌價值范疇概念和整合營銷模型( Juncan and moriarty,1998)以及品牌與利益相關者均衡關系理論( Foley and Kendrick,2006)等,認為品牌關系應是品牌與顧客或利益相關者間關系。
(2)品牌關系譜和品牌結構模型( Aaker D.A.andJoachimsthaler E.,200);品牌組合戰略( Aaker,2004)以及基于企業生態系統的品牌組合分子模型( Hill and lederer,200l)等認為品牌關系應是品牌與相關品牌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