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各縣市區任重道遠。面對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他們紛紛發揮各自優勢,出實招、出硬招,新舊動能轉換亮點紛呈。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歸根結底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內各城市無不奮勇爭先、昂揚向前,煙臺市要率先發展、走在前列,實現新的超越,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保障。
綜合試驗區建設,重中之重是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煙臺市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三個核心區之一,既有重大機遇帶來的巨大動力,也面臨三核競爭發展的重大壓力。
發展新興產業
突出特色明確目標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各縣市區任重道遠。面對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他們紛紛發揮各自優勢,出實招、出硬招,新舊動能轉換亮點紛呈。
萊山區委書記宮權表示,萊山區將搶抓機遇,快速膨脹壯大先進裝備制造、醫療健康、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推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突破150億元,醫療健康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加速向100億元邁進。同時,全力推進今年確定的12個市級重點項目、47個區級重點項目,力爭年內市區兩級重點項目實現100%開復工,奮力開創“典范之區”建設新局面,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全市前列。此外,重點企業是主導產業膨脹壯大、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萊山區將積極承接全市裝備制造、醫療健康、電子信息等“7+N”產業發展規劃,凝心聚力圍繞膨脹壯大三大主導產業規模,持續建設引進一批“高大上強”項目,推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突破150億元,醫療健康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加速向100億元邁進。
芝罘區委書記李波表示,煙臺是山東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的三大核心區之一,芝罘區作為全市的中心城區責無旁貸、必須走在前面。這次試驗區建設為芝罘區經濟發展提速提質、加快建設‘首善芝罘’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年是芝罘實現轉型升級、突破發展、趕超進位非常關鍵的一年,芝罘區將聚焦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創新驅動等重點工作,進一步用心用力、加壓奮進,努力為全市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其中,堅持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芝罘區將進一步做大做強信息技術及智能制造、醫療康養、產業金融、商貿服務、文教旅游、海洋經濟六大產業,全面加快推進煙臺醫藥健康綜合產業園、三環智能制造基地、煙臺芝罘云數據基地等載體建設,加大行業領軍企業的招引力度,大力實施天澤軟控機器人等10個重點技改項目,推動產業向優質高效方向轉調,始終走在全市前列。
福山區委書記祁小青表示,作為煙臺市規劃打造的先進制造業核心區、開放型經濟龍頭區和產城融合西部新城,福山區將緊緊抓住重大機遇,著眼組團打造現代經濟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以大項目的加速聚集壯大實體經濟。福山區將進一步樹立項目、產業、園區統籌發展的理念,按照“北部以制造業為主、南部以服務業為主”的功能定位,整合打造南北兩大園區,推動項目向園區集聚、產業向園區布局,實現項目、園區、產業良性發展。北部園區重點推進崗崳山、小楊家、臨港工業園三大區片,年內拓展空間1000畝以上,打造以整車整機、裝備制造、新興產業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南部園區依托樂天康養城、冰上運動綜合體等項目,年內拓展空間2000畝以上,打造以物流文旅、醫養學康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園區。同時,培育壯大科創智谷、汽車產業創新孵化基地等“六大孵化器”,大力引進智能制造、研發中心、創新團隊、金融平臺等業態,年內新入駐項目20個以上,“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新增6人以上。
萊州市委書記于寧表示,該市將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全市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以項目建設為支撐,通過實施產業提質、創新提優、企業提檔、品牌提升、開放提效五大工程,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前列,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產業提質方面,按照“5+5+N”的發展思路,優化提升黃金、機械制造、石材、化工、電力能源五大傳統產業,培強做大高端裝備、電子電器、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配套五大特色產業,突破發展醫藥健康、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N個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年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以上;在創新提優方面,加快完善創新平臺,年內新增煙臺市級以上創新平臺7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
提升傳統產業
讓老樹發出新芽
唯有破舊立新,才能開創未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歸根結底是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
牟平區委書記劉啟明表示,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召開之后,牟平區迅速行動,按照“內強外引、雙輪驅動,城鄉統籌、融合發展”的理念,著力加快打造煙臺東部濱海生態新城,突破發展臺灣工業園及牟平開發區,培育壯大生態農業、現代工業和醫養結合產業,提升中韓產城融合引領功能、循環經濟示范功能,道教養生文化體驗功能及中小企業承載功能。同時,以做優做強支柱產業、培大育強骨干企業為重點,實施制造業強區戰略,堅持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年內,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5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80億元,納稅過千萬元企業達到36家。其中,圍繞“延鏈、補鏈、強鏈、育鏈”,進一步改造提升機械制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黃金及有色金屬加工四大傳統支柱產業,重點培育醫藥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三年內形成4個100億級以上主導產業、40戶億級以上骨干企業。
萊陽市委書記李勝剛表示,面對重大機遇,萊陽市將加速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引擎培育作為加快動能轉換的主要著力點和突破口,以“兩區一帶”建設為主陣地,確保市級重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454億元,全力突破督導方式陳舊、考核體系不匹配、職能轉變不到位等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產業層次實質性提檔,加快經濟發展向更高質量邁進。以“兩大引擎”驅動新舊動能轉換,萊陽市堅持以“四新”促“四化”,今年確定了46個市級重點包幫項目,總投資3050億元,其中總投資過千億項目2個、過百億項目3個,創項目投資領域歷史之最。其中先進制造業方面,堅持“傳統”與“新興”并重,著力培強做大食品加工制造、汽車制造、裝備及機械制造、新材料、醫藥健康、電子信息制造等主導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方面,堅持“生產”與“生活”并重,全力抓好丁字灣恒大項目、白堊紀恐龍文化科技傳承創新示范區、姜疃田園文旅小鎮、親和園康養小鎮、綠地萊陽康養小鎮、綠城新天地商業廣場、鄭明物流等項目建設,推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商貿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轉變,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延伸。
蓬萊市委書記楊原田表示,致力工業轉調,提高實體經濟質量效益,該市將把工業轉調作為壯大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以“四新”促“四化”,推動產業壯大,提升企業實力,年內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600億元、利潤115億元。其中,海洋裝備制造業方面,支持京魯船業、巨濤重工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大金重工二期建設,爭取海上風電研發檢測中心部分投入使用,在風電主機、葉片、電工電器等制造企業引進上取得突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方面,引導蓬翔汽車、萬壽機械等企業向差異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推動眾幫、易威等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工建設。葡萄酒產業方面,支持中糧長城打造現代化、智能化工廠,提高品質,擴大產能;爭取拉菲等7個酒莊建成投產,“蓬萊海岸葡萄酒”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完成諾康藥業技改項目,抓好北大高科新廠區、寶膚靈生物科技、露森化工醫藥中間體等項目建設。此外,將繼續推進黃金、食品等領域資源整合,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提升發展,做大裝配式建筑產業規模,盡快形成產業優勢。
夯實要素支撐
補齊短板破除障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內各城市無不奮勇爭先、昂揚向前,煙臺市要率先發展、走在前列,實現新的超越,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保障。
龍口市委書記韓世軍表示,該市將以敢為人先、干事創業的豪邁激情,以“站排頭、當先鋒”的進取擔當,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的龍口“樣板”。其中,以“兩型城市”為引領,強化新舊動能轉換支撐,該市將堅持不懈地實施“技術密集型城市”和“資本密集型城市”創建工程,圍繞打造“技術密集型城市”,堅持“內外兼修、合力突破”,以“創新”為核心,深入實施好“攀登計劃”“牽手計劃”“星光計劃”,推動產學研政深度融合,通過建設各類科研平臺和孵化機構,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步伐,吸引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向龍口集聚,不斷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深入實施“聚才興龍”工程,秉承“柔性引才”思路,發揮好市政府科技顧問團作用,持續開展“市級領導走訪高校院所”活動,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帶項目、帶團隊來龍創新創業。圍繞打造“資本密集型城市”,加大對上市后備企業的動態管理和指導,推動企業多渠道上市;做好已上市企業的再融資,進一步做大資本市場“龍口板塊”。推動政銀企合作,強化信貸創新,優化信貸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面做優金融環境。
棲霞市委書記陳兆寬介紹,營商環境是區域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該市將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通過落實上級改革政策,積極爭取、深入實施省級以上改革試點工作,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市場活力。通過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繼續清理涉企收費,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通過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逐項對照先進地區涉及項目審批、服務、收費等事項,將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提升服務效率,并本著“能減則減、能降則降”的原則,以“最多跑一次”“零跑腿”倒逼“放管服”改革。同時,以市級政務服務中心啟動運行為契機,全面推行代辦制、一窗受理、并聯審批、容缺審批等制度,開辟項目建設“綠色通道”“高速公路”,打造“棲霞速度”“棲霞效率”,爭創區域競爭新優勢。
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表示,對長島而言,生態保護是根本,持續發展是主題。長島將以會議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省市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藍色生態之島、休閑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總體目標,借勢借力、騰籠換鳥,切實把旅游、漁業兩大優勢產業發展動能,轉換到高端高質高效、可持續發展上來,加快打造全省海洋生態文明高地、仙境海岸旅游核心靚麗名片。目前,長島正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意見,打響實施三年攻堅計劃的開局戰,將著力在高質量實施全域生態保育、高質量發展度假服務產業、高質量推進現代漁業振興上迅速啟動、快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