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電銷卡辦理,找恒升通訊,主頁有恒升通訊聯系方式!南京電銷 白名單電話卡 防封電銷卡 高頻穩定 高頻不封卡
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向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四家企業頒發了5G商用牌照。攝影/本刊記者 杜洋 中國已經變成買方市場,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5G提速
記者 / 賀斌編輯 / 郭銀雙
就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將于近期發放5G商用牌照”之后,僅過了3天,這只靴子就落地了!
6月6日上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準四家企業經營“第五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
就在同一天,工信部還對《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進行了修訂,在A類“基礎電信業務”,“A12蜂窩移動通信業務”類別下,增設“A12-4 第五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業務子類。根據對其具體業務的表述,第五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是指“利用第五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提供的話音、數據、多媒體通信等業務”。
自此,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戰略安排
盡管布局很早,但直到“十三五”期間, 5G商用才真正被提上日程。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超寬帶關鍵技術研究,啟動5G商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此后出臺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期末,5G啟動商用服務”。
按照工信部給出的時間表,2019年將進入5G預商用階段,2020年將正式商用。顯然,向四大運營商發放牌照的舉動,令中國的5G商用提前了至少半年。
實際上,早在正式發放4G牌照之前,中國就已經開展了5G的研究。2013年2月,中國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推動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旨在聚合移動通信領域產學研用力量、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究、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10個月后,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獲得4G牌照。在此后6年時間里,三大運營商大力開展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寬帶中國”戰略,使得電信盲區不斷減少,基本實現全覆蓋。
根據《2018年通信業統計公報》,2018年,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648萬個,其中4G基站總數達到372萬個。截至12月底,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普及率接近84%。
在這一過程中,5G技術也日趨成熟。2016年1月,中國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分為關鍵技術驗證、技術方案驗證和系統方案驗證三個階段推進實施。同年9月,第一階段實驗結束,完成了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等7個無線關鍵技術,以及網絡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等4個網絡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驗證了這些關鍵技術在支持Gbps用戶體驗速率、毫秒級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等多樣化5G場景需求的技術可行性。
隨后開展的第二階段試驗則基于統一的試驗平臺、統一頻率、統一設備和測試規范,針對各廠商面向5G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不同應用場景的技術方案進行驗證。華為、愛立信、中興、大唐、諾基亞和上海貝爾、三星等企業參與測試。
為此,IMT-2020(5G)推進組在北京懷柔規劃了全球最大的5G試驗外場,完成了30個站的站址規劃,可滿足外場單站及組網性能測試需求。與此同時,引入展訊、MTK等芯片企業,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大唐聯儀、星河亮點等儀表企業,開展了產業鏈的對接測試。
2017年6月,華為率先完成了測試。根據當時的報道,在C波段(頻率從3.7~4.2GHz)的測試環節中,華為利用整個200MHz全帶寬,通過5G新空口及大規模多入多出等技術,使單用戶下行吞吐率超過6Gbps,小區峰值超過18Gbps。而在無線技術驗證過程中,華為通過配套業界首個小型化5G測試終端,使單個5G基站可同時支持上百路超高清4K視頻點播,在車載移動場景下流暢播放。
2017年11月15日,工業與信息化部官網發布《關于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工信部介紹稱,這次發布的中頻段5G系統頻率使用規劃,能夠兼顧系統覆蓋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是中國5G系統先期部署的主要頻段。正式確定5G頻譜,也使中國成為國際上率先發布5G系統在中頻段使用規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