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前攜全球首款NB-IoT物聯網智能鎖,在科技巨擘云集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引發矚目后,近日,共享單車原創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在又一盛會上再度獲得高度必定。在2017MMC智慧出行體驗周上,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ofo小黃車展示并介紹了在移動物聯網及出行方式上的全球領先技術,以科技實力獲得本屆2017 MMC杰出貢獻獎。

接連獲得科技領域的權威認可,ofo憑借的是在移動物聯網規模化應用場景落地的開創性破冰。日前,資深媒體36kr發布的《未來,為你而來——“物聯網”行業研究陳訴》稱,共享單車對設備辦理和用戶數據采集的訴求和剛需屬性,使其成為物聯網最好的應用場景之一。
眾所周知,自共享單車誕生以來,行業內一直上演兩強爭霸的局面,那么為什么ofo能在原本并駕齊驅的競爭態勢中,率先破局邁上更高賽道,搶占移動物聯網入口,實現了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升級?這主要源自于戰略層面的選擇。
智能鎖是最能表現共享單車科技感的裝置,但其競爭的核心卻不在于專利而在于資源。為新生事物,智能鎖硬件端的解決方案是現成的,研發工作多集中在軟件端的適配,所以如何駕馭硬件端的資源成了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目前,市面上共享單車的智能鎖全部采用了“分布式”結構,類似PC時代“組裝機”的概念。在鎖體內部,最核心的通訊模塊、定位模塊以及電阻電容等裝置,往往是SIMCom、TI等廠商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共享單車只是采購方。所以,對上游資源的有效把控和利用才是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
正是看清了這一點,ofo于本年 2 月開始便與中國電信、華為一起聯合研發基于NB-IoT技術的物聯網智能鎖。

值得一提的是,在ofo、中國電信、華為三方團隊共同研發的時候,NB-IoT的網絡鋪設還未完成,所以三方只能依靠華為open lab實驗室盡可能模擬差別信號強度下、差別信號區域內的NB-IoT網絡。同時,共享單車智能鎖作為新生事物,在軟件端的設備辦理云上沒有可利用的現成資源,這給中國電信和華為的網絡適配性提出了挑戰。
6 月,隨著中國電信NB-IoT網絡在北京鋪設完成,三方的專家團隊懷著忐忑的表情迎來了NB-IoT物聯網智能鎖的第一次路面測試,出乎意料的是該測試竟然一次通過,這令人不測的反差襯托出了三方在專注之下所發作出的強大研發實力。
回顧ofo兩年來的發展歷程,在NB-IoT物聯網智能鎖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這與ofo一貫承襲的“開放合作”理念關系密切。
好比,在ofo成立之初,在戰略層面就制定了“只連接單車,不生產單車”的開放合作理念,并與鳳凰、飛鴿、富士達等國產老牌自行車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一舉占據共享單車70%的供應鏈產能,在單車投放量和城市開城速度方面明顯加快,各項數據指標一舉登頂共享單車第一位,且領先優勢越來越大。
在提升用戶騎行體驗方面,ofo依托供應鏈強力支持,基于輕便好騎的訴求,在車型方面不停推陳出新,如公主車、肌肉車、大眼車、“厲害了我的國”定制單車,讓單車不但是騎行工具,也釀成快樂的元素,使用戶黏性大幅提升。
在很多時候,一個不停取得良好效果的戰略思維也會成為慣性選擇。目前,在智能鎖的技術研發層面,ofo不但再度依托“開放合作”理念率先產出成果;且從后續發展來看,要想在萬物互聯時代,創造出更具想象力的發展空間,“開放合作”思維則更加重要。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從技術層面來說,要實現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但從產業應用來說,則需要各家致力于物聯網應用發展的企業之間建立廣泛的互聯互通。
而陪同NB-IoT物聯網智能鎖的落地,ofo依托物聯網技術不停提升智能運維水平的同時,也在積極醞釀著構建移動物聯網生態系統的跨界合作機會。好比,在ofo身后盤踞著阿里、華為、小米、滴滴等產業本錢力量,也都在車聯網、智慧家庭等領域積極布局物聯網。相信不久的將來,ofo會率先與這些產業合作者建立“移動物聯網生態同盟”。
而在產業聚合的基礎之上,依托數以千萬輛ofo小黃車的“移動連接”價值,以及富有影響力產業聚合效應所釋放的“虹吸力”,將會吸引更多的物聯網智慧應用場景納入到生態系統中。屆時,“開放合作”思維所帶來的紅利效應將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