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精神是開放、自由、分享,但并不是可以隨意放縱的,道理和法律要求的,我們一定不能超越,否則會讓自己墜入深淵,企業在網絡的營銷推廣慎用虛假炒作。或許你會說,劉強東泡上奶茶妹妹為何炒作成功,吸引這么多人關注,因為他本身是有身份和地位的,已經具備了影響力,再加上媒體喜歡這種焦點來吸引用戶關注,所有能成功,普通人真泡上奶茶妹妹未必就能出名。
從“道”上,網絡營銷走向了正規化、積極正面的道路。一方面,國家及媒體聯合打擊發布虛假信息,造謠的肇事者,維護網絡社區秩序是每個用戶共同的責任,任何在網絡散步虛假信息、炒作的行為將會受到像某火獲、立爾拆思一樣的懲罰,網絡營銷一定是靠企業腳踏實地的實干和經驗教訓。互聯網崇尚“尖叫”效應,為了在黑壓壓的人群當中吸引人注意,你就必須歇斯底里的尖叫,但這種尖叫的背后一定要有其價值所在,而不是另一個某火獲或者惡意炒作。
把“不作惡”作為自己信奉的精神教條,這也是我作為一名互聯網營銷人這么久所堅守的一個準則,做了多年的互聯網網絡營銷,我從來沒有去害過或者去抹黑、噴競爭對手,也沒有發任何黑文,我們應該專心于自己的事,浪費在打擊競爭對手上是在浪費自己決策的時間。在天貓,寶貝的評價非常重要,是影響顧客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整個淘寶天貓賣家都非常重視評價。但是京東在商品的評價體系上是有漏洞的,任何登陸用戶都可以對別人寶貝進行評價,也就是說,你可以對競爭對手寶貝進行惡意的負面評價,一旦雇傭水軍攻擊,那么這個寶貝只有面臨下降,無法繼續買下去了,差評太多。我也看到很多競爭對手因為線上DIY電腦的崛起而斷了財路在攻擊我們,報復我們,傳統電腦城的轉型是必然趨勢,敢于創新、擁抱變化才是制勝之道。
從“術”上,營銷也從傳統營銷轉向了以網絡營銷為重心,而網絡營銷的一切重點,是以內容為核心,即內容為王,而魏兄一直主張匹配為王,不認為內容為王,如果沒有內容如何做到匹配,因此,匹配的前提是要有好的內容。內容營銷就是創造和發布原創內容:包括文章、白皮書、視頻、圖片等增加品牌可見度,建立公司在領域內的專業形象。這種內容一定是真實有意義的,富有價值的內容,才具有較強的傳播力。
互聯網的一個核心點是口碑,網絡營銷的對象已不僅僅是客戶,而是用戶。
“客戶”和“用戶”的區別是:客戶是為產品和服務買單的人,用戶是使用產品和服務的人,客戶是產品的真正需求者,他們決定產品的導向,但是在網絡,僅僅取悅于客戶或者僅僅服務于客戶,而不取悅于用戶,發展也是受限的,因為那些用戶會是你的潛在客戶。所以,體驗式微營銷創始人劉秀光認為網絡營銷的對象應該是你的粉絲——關注和喜歡你的人,接下來的重心便是粉絲經營,打造后續的品牌口碑。炒作能夠吸引用戶,但吸引不了用戶留下來,因為缺內涵,而我們真確的做法應該是留住用戶,把用戶當做花園來養,守護自己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