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5日訊 近些年來,電動車行業的生意大不如前,規模小的電動車企業倒閉,規模比較大的電動車企業開始尋求國際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多樣,或資金、或技術、或品牌,似乎凡是與國際搭上邊就代表著走出了國門,就意味著國際化與高端化。然而這真的是電動車行業的新出路嗎?
在行業發展初期,由于受生產規模和市場規模的限制,競爭是企業間的唯一關系,同樣也是企業取得成功的唯一重要因素。然而,隨著生產社會化與專業化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合作已成為企業經營戰略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方面了。
渴望突破尋合作
當行業面臨洗牌,企業出現了一股國際合作的熱潮,合作的形式愈來愈趨向多樣化。企業進行國際合作,與此機會成本相對應的企業的預期收益是什么呢?通過合作,企業可以獲得規模經濟或經營合理化,獲得互補性技術或交換專利,以及;跨越貿易壁壘或投資障礙。
企業渴望擁抱智能制造,需要的是與世界先進技術合作的路徑和機會。目前,電動車行業在尋求轉型升級,需要一個機會,實現轉型升級。雅迪高端制造、綠源簽約皇馬、新日智能制造,它們都在傳遞同一個信息,即我的電動車不是簡單地代步工具,它是高端的智能化產品,它不是草根。”
電動車企業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不強,打價格戰占領市場。企業迫切需要實現轉型升級。小、散、弱”曾是這個產業的真實寫照。
尋求合作謀劃轉型是中小企業必須堅持的戰略選擇,企業進行國際合作尋求合作機遇,用資本運作的方式打開新市場,引進符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合作項目,探索切實可行的操作路徑。
早升級早主動,長遠好處顯而易見,中小企業只要有平臺,就要敢作敢為。二線企業要抓住此次轉型升級彎道超車的機會,以免被市場所淘汰。
立足創新求合作
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是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電動車產業化發展仍需著力突破核心瓶頸技術。雖然中國在電動車整車集成,以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系統的關鍵技術上實現了技術突破,完成了初步的產業化準備,但要實現相關規劃目標仍有較大難度。
企業需要攻克關鍵瓶頸技術,在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和試點示范、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體系和配套政策完善四個方面開展繼續深入細致的工作,集中優勢力量全力突破全新電動車系統集成技術,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的車用環境適應性技術,提高電池安全性、均一性和系統循環壽命,以及電機、電控系統的穩定性,力爭電動車在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當前電動車的發展任重道遠,眼下既是電動車快速發展的機遇期,也是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的電動車整車、零部件企業應該緊緊抓住契機,充分發揮電動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作用,立足科技創新、加強國際合作,不斷嘗試和探索。
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地引領行業潮流,才能避免不被市場的浪潮所沖刷掉,沒有技術永遠受制于人,沒有核心競爭力,企業在市場中永遠處于被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