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定格在2015年4月9日凌晨,小米2015年米粉節落幕,當天小米手機銷量突破211萬臺,刷新了單一網上平臺24小時銷售手機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時候,小米的辦公室已經沸騰了,大家都在忙著慶祝。不過,小米客服中心高級總監楊京津的團隊還在忙碌著,因為還會有用戶在向他們咨詢問題。
米粉節一天下來,客服團隊回答了160萬用戶的問題。
米粉節來了,客服中心怎么辦?
先看一組數字:2015年米粉節總支付金額突破20.8億元,總共產生了305萬份訂單,售出手機211萬臺,還賣出了超過3.86萬臺小米電視,超過7.9萬臺路由器以及超過77萬個智能硬件設備,米粉節當天有1460萬用戶訪問了小米商城,有幾百萬人產生了購買行為。
這些數字的背后,小米的客服團隊又是如何做支持的呢?
每年面對米粉節的時候,對小米客服中心來說都是一場硬仗。在米粉節這種特殊項目時間段,做好了人力、物力的各種準備是必須的。
小米客服中心高級總監楊京津
首先,服務器的數量一定是不能少的,這是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必要保證,其次,帶寬一定要夠,設備也要穩定,人員也要足夠。楊京津說。
但是,這個夠是有講究的。
單純的鋪入資源盡量做到夠,可這還不能算是很夠,楊京津介紹,小米今年借力其他的溝通渠道,引導用戶在米粉節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把客戶有可能關心的問題想在前面。
比如前端的主動信息推送,米粉節前七天開始,就有節奏的告訴用戶怎么玩游戲、獲得禮券、使用攻略,為此,小米準備了很多的攻略。
過去,小米只是在PC端做呈現,在小米官方網站里能看到紅色入口,但是今年不一樣,還增加了用MIUI的短信息推送,主動給小米用戶。但這些推送不是干擾客戶,而是根據大數據庫有選擇性的看客戶交易記錄,分析用戶有可能購買什么產品,對什么產品感興趣,并且在推動的內容中可以直接進入到小米手機商城購買。
每一個流程點上的設計,我們盡可能的降低用戶了解活動信息的難度,增強想要了解活動信息的趣味性和意愿,事先做足了這些功課,也降低了米粉節的咨詢量。
有了這些前期的鋪墊,米粉節當天的執行也很重要。
當天的時候我們做小時段管理,原來是半小時做一次現場調度,米粉節當天改成15分鐘做一次調度,看現場的人員配備合不合理。
如果發現熱線遠遠沒有在線咨詢量高是好事,因為在線溝通成本遠遠低于熱線成本,這樣就讓員工在保持熱線的同時備用在線的帳號,等到在線忙的客服工作量回落了,再讓相應工號的同事轉回熱線。
由于每兩小時進行一次開放購買,所以開賣那一刻,一定是電話少,在線多,都是在問搶到了沒,怎么搶。兩小時之后,開放購買結束,用戶的問題就變成剛才的訂單成功了嗎?重復的訂單能不能取消?支付成功了沒有?
歸納起來看,小米客服中心不管是設計工具,還是服務策略,都是圍繞場景來做規劃,順應場景流程,多渠道靈活并發支持。
數字也給楊京津的總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佐證:去年的米粉節,小米完成了15.6億銷售額,當天小米客服中心800人服務,線上線下的客服平臺服務了56%的用戶。今年的米粉節,20.8億銷售額,1800名客服人員服務,為89%的用戶提供服務保障。
來一套小米那樣的客服中心
當小米效應成為社會現象,小米的客服也成為爭相模仿的對象。去年一年,小米客服中心接待參觀70多次,以至于楊京津的團隊已經應接不暇。
小米客服中心解決方案用的是哪家?我們也選哪家!
小米客服中心
基于這樣的選型方式,小米就為Avaya帶來了很多訂單。而回憶起當年小米的選型之路,楊京津覺得選擇了Avaya全套的采用軟交換技術的方案,在當時是前瞻而又大膽。
我剛剛加入小米的時候,小米還是一個初創公司,在選型的過程中,我們在糾結到底是用傳統技術還是用新的軟交換技術?那時國內軟交換全套方案幾乎找不到成功的案例,給我們選型上帶來很大的困難,因為沒有榜樣可以看。在公司幾位合伙人和技術負責人的分析建議下,小米選擇了Avaya的軟交換方案,而那時的Avaya也很希望在國內拓展相關客戶,來證明軟交換方案在中國可以實現,可以成功,所以雙方一拍即合,事實上,小米的客服中心已經變成了Avaya和小米的共建工程。
小米的客服中心一邊用一邊建,一期還沒結束時已經啟動二期的建設,為了配合小米業務的發展速度,這幾年的時間,小米的客服中心已經進入到了第四期升級。
Avaya跟著小米接地氣
作為小米客服中心的供應商,Avaya也在這幾年中被小米的互聯網思維感染著。
多媒體聯絡中心的愿景在小米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收集互聯網下新的溝通渠道并進行分析,再反饋到客戶群做體驗改善;在每個溝通渠道中,與客戶溝通的詳細軌跡……這些都在小米身上獲得了前端驗證的機會。
對Avaya來說,小米創新性的需求也讓Avaya的產品在中國更接地氣。
Avaya大中華區副總裁熊謝剛指出,今天Avaya的全媒體聯絡中心,很多的設計是來源于小米當初的創新,比如在線坐席,原來就只是考慮到了文本情況,后來小米提出了米聊、微信等渠道,在渠道之外于流程的整合等等,這些功能都來源于小米的需求。
跟小米合作的兩年多里,Avaya在提供底層技術的同時,也在學習用這種創新手法來完善產品,小米總是主動的詢問Avaya有哪些新應用可以拿過來,而我們也會把Avaya在國外的新應用拿來問小米,是不是適合他們。在這些一來一去的過程中,Avaya在中國的本地化做的越來越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