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寧波日報 余方覺 陳云松 孔穎 徐歡歡)地方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嘗試越來越多,但服務外包”范圍能否涉及事關農民看病、養老大計的政策性保險?寧海縣用十年實踐回答:不但可以,而且新農合”外包服務的效果還很好。
寧海縣自2004年7月開始探索新農合服務外包,十年堅持,使該縣新農合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我們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商業保險機構行使日常醫療費用結報業務,即由保險公司提供具體服務,真正做到了征、管、監分離,”寧海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主任鄭文英說,新農合資金得到了高效、安全、規范運行。”
政府托盤、部門監管、企業運作”,是寧海縣確立的新農合”外包服務運轉方向。政府負責組織推動,制訂管理辦法,確保財政配套資金足額到位,部門負責日常業務指導、監督和審計,保險公司則受政府委托行使日常醫療費用結報業務。通過新農合基金征繳、管理和結報三個關鍵環節的彼此獨立,互相制衡,基金使用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一個個具體數字表明,服務外包”實現了政府、農民和保險公司三贏的局面。據了解,寧海縣農村居民參保率已從最初的88.55%提升到了2014年的98.95%,年度籌集資金和支出資金分別從3948萬元、2066.9萬元增長到2013年的2.27億元和2.5億元,而根據該縣一項調查,參合農民的滿意度在95%以上。
目前,寧海縣的新農合”服務由中國人壽”寧海支公司承接。中心有工作人員16人,縣財政每年安排60萬元至70萬元用于保險公司運作經費,運行成本遠遠低于政府部門。這種服務外包新模式,有效解決了政府經費不足、人員不足、管理不到位的問題。”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保險公司有一支專業隊伍和一套成熟的監管制度,可以提升新農合的管理水平。如果政府部門來辦這些事,成本要高得多。”
為方便群眾辦理業務,新農合”管理中心開發出專門的管理軟件,利用人員和網絡優勢。據統計,新農合管理中心的業務量從2004年至今逐年增長,2014年半年度數據顯示月平均網絡上傳費用13萬條,零星結報1500人次,外傷調查430人次。利用人員與網絡優勢,使參合農民真真正正享受到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