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熟知的制造業領域,規模經濟效應起著重要的作用,即通過擴大企業制造規模,可以充分利用固定資產設備,從而有效降低平均單位成本,擴大盈利空間。這種規模經濟效益同樣存在于服務外包產業之中。當前國際外包市場存在著一個重要趨勢,即越大的企業越容易接單子,這就迫使接包企業不得不擴大自身規模。而企業層面的兼并與收購是加速整合促使資源重新配置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當前產業轉型階段相對可行的措施。服務外包航母”一說正是基于此。
據相關資料顯示,日本前五大外包公司占了本國外包業51%以上的份額;美國最大的服務外包企業IBM擁有20萬員工、600億美元營業額;印度最大的服務外包企業InfoSys營業額也高達70億美元。對比這些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服務外包企業的情況,長遠來看,不到2萬人的外包企業將很難存活,然而中國目前大型外包企業的規模只有3000人到6000人,經過10年左右的并購之后,會只剩五六家大型企業,其余很多企業都將被市場淘汰。
中小企業受到服務外包市場排擠的狀況與現行的國際主流服務外包業務模式息息相關。現在國際上流行的服務外包交易模式是集約化發包,即先發總包,然后由接到總包的服務商再逐級分包。只有大型企業才有能力接到總包。而我國正處于服務外包產業的起步階段,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有限,管理能力、品牌戰略都尚未完全到位,吸引大訂單比較困難。因此,為適應國際主流趨勢,加快國內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就要求服務外包業加快兼并整合,打造一批服務外包航母”。相對于國際外包企業的自我積累與自我壯大,中國外包企業的國內整合與海外并購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借助并購,服務外包企業可獲得多重收益:一是要滿足市場對企業規模的需要,使訂單向大型服務外包企業集中;二是盡快實現全球布局,收購海外公司打造了全球支付能力,且直接帶來當地業務和客戶;三是打破人才瓶頸的制約,買公司就是在買團隊,以此吸納優秀人才。(鄭雄偉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兼全球外包大會執行主席、著名國際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