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5年,全球運維外包服務市場整體規模已達到726.37億美元,市場增長率為9.5%。
在中國,隨著外資企業用戶市場需求的不斷發展和本地用戶行業需求的不斷深入,催生了中國運維外包服務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運維外包服務市場規模2005 年達到38.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0.2%,依然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盡管如此,IT運維外包就現在國內情況來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跟國外相比,至少相差30年,少說20年的思想觀念差距。” 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副秘書長陳建新如此認為。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運維外包市場逐漸由培育期向成長期的深入發展,中國本地企業為提高業務的競爭力,對運維外包服務的需求將會全面升級,從實施部分的運維外包服務到實施整體戰略的外包服務,需求范圍不斷擴展。未來幾年,中國本地用戶需求將獲得全面升級。
哪些企業需要外包?
對于企業來說,足夠多或者說全部的資源應投向其核心業務中,而那些支撐核心業務正常開展的輔助性業務或者說邊緣性業務則可能僅僅需要投入一些資源就可以了。但是,很多企業在處理這兩種業務平衡和發展的時候,存在很多的問題,也向輔助性業務中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降低了運營效率。有很多企業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且產生了把一部分業務外包出去的需求。
那么,什么樣的業務適合外包呢?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需求也不盡相同。有一個例子:海爾的產品研發設計是它的核心業務。他們有一個部門,每天都是在跟蹤市場上流行的元素,包括服裝的設計、服裝的款式,包括每個階段的流行色、動漫等。因為這些都與它的核心業務息息相關,有利于他們的產品創新,他們把這些流行元素融入到核心業務當中,促進了核心業務的發展,而海爾很早就把IT業務外包出去,減輕了非核心業務帶來的包袱。
在確定一項業務適合外包之后,是否一定會外包?資深分析師牟淑慧認為:目前中國的IT運維外包市場并不是很大,用戶在進行決策的時候還很謹慎。 ” 用戶需要從風險和收益兩個角度去權衡利弊,IT運維外包可以降低IT運維的成本、強化服務的專業性,并可以使用先進技術,把企業內部的資源用于核心業務,同時提高了企業內部服務滿意度。然而,用戶還需要衡量服務的全面性和可持續性等風險, 如果外包的風險在用戶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他們又能夠獲得合理的收益,用戶不會拒絕外包。” 牟淑慧強調。
運維外包方興未艾
根據統計,2005年全球IT運維外包規模達到726億美元,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中國這三個代表性的市場。美國市場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外包在當地是普遍的業務模式,而且運作規范。已經有60%的美國企業借助專業的IT運維外包服務,迅速擴展自身的業務。像IBM、惠普等這樣一些廠商在全球建立起業務網絡,還有品牌的影響力。歐洲市場處于減緩的趨勢,大宗外包的合同不斷的減少。
IT運維外包之所以成為熱點,不外乎兩點:其一可降低成本,其二可尋求專業的IT服務。優秀的IT運維外包服務商能通過在不同客戶之間進行合理的資源調配,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然而,還處于導入的階段的中國市場,雖然增長速度比較快,但還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據了解,新加坡的數據中心共有150個客戶。這150個客戶,因為他們要貫徹一個理念就是業務咨詢管理,每年他們一個客戶要進行兩次的演練,那么一年中就有300天可能都在數據中心里面進行操練。國外的運營外包非常成熟。
與之相比,我國的許多企業求全求大、萬事不求人、不計成本、不講效益,影響了我國IT運維外包市場的發展。到今天,競爭的加劇,要求企業必須把精力放在抓主要業務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要降低成本。一個企業要選擇最優的服務,而自己什么都干的做法不符合現代企業運營的特點。在這種思想驅動下,運營外包成為了非常好的趨勢。
目前,很多行業已經開始,或者已經展現了運維外包的勢頭,主要得益于我國的經濟的迅速發展和IT業的蓬勃發展,也是政府企業大力推動的作用結果。
國內運維外包還是以IDC服務外包為主,另外還包括郵件系統、桌面和網絡系統外包。IDC服務外包增長速度快,有電信、IBM等眾多大型服務商,以及世紀互聯這樣的IDC提供商和中金數據這樣的災備領域的服務商等。
電子郵件系統是我國運維外包的一個重要的支撐點,主要形式是門戶網站類,小服務商眾多,競爭激烈。桌面系統主要由惠普、陽光雨露這樣的IT服務商提供服務,而國內的小服務商也正在積極開展這方面的業務活動。網絡系統外包主要由啟明星辰這樣的安全服務公司以及一些提供網絡性能監測服務的公司。
應用系統外包中的ASP服務是這兩年的一個熱點,包括電信運營商正在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國外的一些廠商也進入了這個市場。但是這個市場的增長并沒有一個突破性的質變,主要的原因是服務商規模小、市場競爭分散,用戶在選擇服務商的時候,需求很謹慎。
尷尬中求生存
由于中國運維外包服務市場尚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各廠商服務流程規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定位于不同目標市場的各類廠商都可以尋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間。因而雖然有 IBM、惠普這樣力量雄厚的廠商,而眾多的中小企業卻也能賺取不菲的利潤。但這些中小服務商卻面臨收入分散、服務層次低的苦惱。企業的領導們每天要不斷地面對今天做完一單,明天就不知道還有沒有合同可以簽、活可以干”的尷尬局面。
由于中小服務商的專注性較低,除開展外包服務業務外一般還需有其他業務收入作為支撐,一旦主體業務停頓,整個公司能否繼續運營都成為未知的問題,它的服務質量和服務的延續性就更是難以得到保證。而大型跨國外包服務商的主要客戶來源是對運維外包服務認知度和接受度較高的外資企業,這些外資企業的外包服務需求占據了運維外包服務市場的主要份額,使得大型跨國外包服務商居于市場龍頭地位。
同時,為了通過合理的調配資源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IT服務外包商向客戶派駐長期的服務人員的政策是謹慎的,歸究其因在于IT服務外包商的收益加服務人員的雇用成本會高于客戶自己雇傭同樣人員的成本。這就必然降低了IT服務對緊急業務響應的效率,而這正是現代IT服務管理最看重的地方。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IT服務外包商不可能將客戶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加之對其客戶業務的理解程度相對企業自己所擁有的IT服務部門有一定的差距,那么他為企業打造的 IT系統合應性可能會打一個折扣。
任重而道遠
在國內,中小企業是IT運維外包市場需求的主體,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政府部門一般都有正規的IT運營的部門,他們的外包需求比較少。中型企業一般不希望在IT環境上投入大量的資源,所以外包成為他們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小型企業對于低端的(如服務器租賃、ASP的服務等)需求逐年上升,但是依舊沒有一個突破性的增長。所以,國內的IT運維外包服務商正在逐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宣傳力度,試圖從服務質量和服務響應度等方面獲得突破性進展。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要面臨著許多包括創新、降低成本、國際化競爭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外包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了用戶為了提升核心競爭力而剝離非核心業務的需求。
現在,這個市場競爭處于比較分散的階段,用戶采取外包服務都是第一次,采購的經驗不足,對于外包服務商評估的方法也不是很全面。這些都限制了用戶對于外包需求的快速增長。而如何讓用戶的外包需求逐漸變成一個長期的戰略,為用戶提供合理的價格,提供增值的服務,并為用戶演示一些成功案例,成為現今的各個IT 運維外包服務商增強客戶信任度、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的重中之重。服務商能提供的服務水平是用戶關注的首要因素,另外業務流程的規范性,行業經驗的積累,與第三方產品的合作/兼容也是用戶關注的主要因素。” 牟淑慧強調。
在專家和廠商的眼中,中國的這塊運維外包大蛋糕已經正在被大家切分,誰能贏得客戶誰就能夠分得這塊蛋糕的最大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