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一輪的經濟衰退無異于卡住了印度外包產業的脖子。受危機影響,美國的許多銀行凍結了新外包業務的發放。在需求萎縮的困境下,以凱捷集團為首的外包服務提供商們正積極尋找擺脫業務下滑的途徑。
不久前,凱捷高調地將其成長峰會選在中國召開——這一舉動背后透露的信息是:中國市場將成為公司未來成長的重要支撐。
在凱捷亞太區副總裁Salil Parekh看來,中國的“國企信息化”浪潮和穩健的大型國有銀行無疑為公司提供了大量機會,這些潛在業務“在未來五到十年都是增長的亮點”。眼下,凱捷在廣州已形成針對財務流程的BPO中心,其設在昆山的2000人規模的技術外包中心也將在9月正式交付使用。
無獨有偶,印度最大的軟件公司塔塔幾乎同時向中國伸出了橄欖枝。就在去年底,塔塔在天津高新區成立了全球服務交付中心。事實上,直到2006年,公司才在中國市場嘗到甜頭——它獲得了中國銀行價值1億美元的外包大單,這也是本土迄今為止發出的最大外包單。如今,塔塔已然將中國視為“全球化戰略重點國家”和集團的銷售中心。
外包服務商們希望,向新興市場的戰略轉移能幫助公司平安地渡過危機。此外,它們開始尋求通過進一步提升價值鏈來穩住舊的“根據地”。用一位外包商的話說,“要讓客戶覺得,現在它們來找我們,不一定是為了節省成本,更多是為了價值”。
尋找新利潤
身為印度人,Salil Parekh深切地感受到印度外包業受到的巨大沖擊。在其看來,印度公司60%的外包業務來自美國,這部分業務中的50%專注于金融服務。若再細分,金融服務中的三分之二來自于銀行,三分之一來自保險業。如今從財務表現看,印度的IT公司前三年一直保持30%的高增長,而今年的增長預期是零,甚至是負5%。不久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表示,些將工作外包到海外的美國公司任何稅收優惠,以此讓他的經濟刺激計劃在美國創造或挽救350萬個就業崗位。
無奈之下,類似于塔塔這樣的大企業已開始降低薪酬,壓低價格,希望多賣一些訂單來“提高員工的板凳率”。同時,外包商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他們意識到,“下一輪增長”的亮點不再僅僅建立于廉價勞動力上,創新與高附加值才是成長的最大動力。
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開拓新興市場——這也是外包公司維持凈利率的慣常做法。以塔塔為例,其在新興市場的計劃包括顯著改善在金磚四國的業務,以及拓展全球交付中心網絡等。
凱捷的做法則很好地詮釋了“未雨綢繆”的優勢。五年前,凱捷就開始有意識地發展政府公共服務,這部分業務從8%的收入貢獻上升到了如今的26%。“通常在經濟危機下,政府總是帶頭花更多的錢,這就為凱捷提供了機會,也大大分散了風險。”Salil表示。在金融服務上,凱捷則盡可能地與客戶簽訂五至七年的長期合約,“有的大型項目甚至一年就能提供相當于200億人民幣的收入”。
在此基礎上,外包商們正瞅準機會“逢低吸納”,通過并購進入更高利潤的外包領域。不久前,印度HCL科技有限公司以4.4億英鎊收購了從事SAP軟件咨詢的英國公司Axon,這也是印度IT服務公司有史以來的最大交易。在此前幾個月,HCL還收購了從事BPO外包的英國Liberata公司的人壽和保險金業務部門。通過這兩筆交易,居于二線的HCL得以“登堂入室”進入整個歐洲的高端IT市場,和Infosys等一線大佬平起平坐——關鍵的是,印度公司比歐美同行具備更低成本的優勢。
除了高端的咨詢業務,工程服務外包也是印度公司增長最快的新領域之一。有研究機構稱,印度未來有望成為全球的設計中心。比如,Satyam公司花大力氣建立了能“在計算機上生產整車”的工廠實驗室,并試圖讓汽車供應商們將整個設計過程外包給它,由它提供一站式服務;馬恒達公司正向其電信客戶銷售安全硬件和軟件,這些產品能清除網絡垃圾,防止黑客入侵;Wipro則開發出了這些產品應用于手機上的芯片。
“20年前印度在信息技術外包領域所經歷的一切將在工程外包領域重演。”薩蒂揚軟件有限公司(Satyam)的一位高管表示。
流程再造
對凱捷而言,如今的趨勢是如何在數量不變的雇員中產生更高的利潤。盡管新項目的需求減少,但大型金融機構在依賴外包商多年后仍需要這種服務。關鍵在于,外包商如今應更關注如何幫客戶進一步降低成本,優化運營。
這就涉及到外包商內部的流程與結構再造。凱捷的做法是,通過相對標準化與系統化的模塊,將不同客戶的訂單放在同一個平臺上完成,來降低成本。“例如,你在寫源代碼時用的是同一種方式,那么出錯的幾率就變小,這對快速交付有很大的益處。相反,靠個別工程師設計編碼會在產品質量上引起大量不確定因素。”Salil稱。
換言之,這種流程的創新就好比是工業品制造商從研發室里研究出的成果。波士頓全球化業務高管之一托馬斯認為,印度企業現已意識到如何重塑業務流程,通過流程的更加順暢來提高工作效率。
與此相對應的是凱捷的“人員金字塔”戰略。Salil解釋道,每個項目都有一些比較初級的員工與高級的項目經理,為了降低成本,公司必須雇傭更廉價的金字塔底層的大學畢業生。這也推動了公司在工業化流程上的投入,即把復雜流程拆分后讓初級員工完成。并且,即使初級員工出現跳槽,公司也能迅速地找到替代者。
在此基礎上,凱捷正不斷提高離岸業務的比例,將服務從客戶現場轉移到印度或中國等低成本國家來交付。從人員規模上說,凱捷在印度的員工從10年前的50人增長到當前的22000人,業務比例也從五年前的2%提高到了25%。
“通過擴大離岸交付平臺,同一個員工可以產生更大的利潤。換句話說,離岸的比例越高,項目的溢價就越大,這是一個很好的抗壓舉措。”
除了再造供應鏈,凱捷對一些成本節約的細節也不放過。如果某個項目需要員工出差到客戶現場,公司會再三權衡,商討能否通過電話或視頻的方式解決,來降低差旅的費用。
不過,凱捷的這些努力對利潤有多大的提振作用,目前還尚無結論。Salil樂觀地相信,通過細致的流程再造與令人興奮的亞太市場給予的空間,凱捷一定能毫發無傷地度過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