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家境、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貧困大學生一向是求職大軍中的"弱 勢群體"。在2009年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前,這種劣勢更為明顯。
如何幫"寒門學子"找"伯樂"?市場經濟大省浙江2009年有了新做法。該省把原來由學校大包大攬的就業服務"外包"給人力資源類企業,用諸如配備"一對一"就業助理、就業導師等個性化的就業協助方案,來幫助貧困大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
千軍萬馬擠就業橋,"寒門學子"形勢更嚴峻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嚴峻。在浙江,2009年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為23.26萬人,比2008年增加1.77萬人,增幅為8.2%,同時,2009年招聘單位提供的崗位數的下降幅度在30%以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到3月1日,就業率僅為4.9%。
和一般的大學畢業生相比,"寒門學子"在求職中的劣勢很明顯:社會關系單一、求職經費少、求職門路狹窄。老家江西撫州的小蘭(化名)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大四學生。從2008年10月開始找工作,他已經到數十家企業進行面試,目前還沒有達成就業意向。回顧自己求職的教訓,他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關的實習經驗。他告訴記者,媽媽沒有勞動能力,妹妹讀大學,全家收入都靠父親種田,自己平時也在勤工儉學、兼職做銷售等,但都是以賺生活費為目的,大學期間的每個寒暑假,有的同學會找單位系統實習,他就趕回家里幫父親干農活,"之前我沒有想到工作經驗這么重要。"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工部部長呂金海表示,很多貧困大學生因為經濟和心理的壓力,很少有擔任學生干部或參加社團活動的培養和鍛煉經歷,因而團隊合作、語言溝通交流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比較弱,就業競爭力相對不高。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不少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放棄了考研或已經保研的資格,就業成為他們的唯一出路。如小艾(化名)是浙江工業大學大四學生,由于家境困難,學校每年向她提供6000元滿額助學貸款。靠著自己的努力,她多次獲獎學金,并一直想讀研深造。但是半年前,她放棄了這一想法,決定先工作。"現在的工作不好找,我怕讀研后會更困難。"小艾說。
"如果貧困大學生不能及時就業,其家庭就會雪上加霜,所以要特別用情、用心、用力。"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蔣勝祥說。
"服務外包"促就業,學校、學生皆稱好
為了幫助占該省應屆畢業生人數12%的貧困生就業,2009年,浙江省教育廳啟動了"浙江省高校'寒門學子'就業關懷計劃"試點工作,計劃由人力資源類企業為貧困大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就業協助方案,其中包括一對一配備"就業助理",由人力資源專家擔任"就業導師"實行有針對性的就業輔導等。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生部副部長李虎告訴記者,高校如今全員促進就業,內部已充分挖掘潛力,在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借助更多的"外力",如把服務"外包"給有經驗的企業值得嘗試。
據介紹,第一批試點院校為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等4所高校,每所學校在自愿報名基礎上各選取50名應屆"寒門學子"來接受免費就業指導與服務。費用由高校"買單"。運作方杭州明圖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下簡稱"明圖教育")則按學生的求職意向進行分組,每10至12人編為一組,每組提供相應的"就業導師"與"就業助理"。
據了解,目前已有浙江外服、網通等14家單位的人力資源經理或職業經理人自愿加入"就業導師"庫。除了開全員勵志大課外,就業導師要為自己所負責指導的貧困大學生提供每月至少一次的團隊面輔,使"寒門學子"進一步了解就業形勢,擺正自身位置,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明圖教育總經理吳敏說,"就業導師"本身就是人力資源經理或職業經理人,最了解市場與職業需求。目前靈活便捷的短信、電郵等通訊方式也能彌補他們兼職擔任的缺陷。
"個人就業助理"則由明圖教育中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職員擔任,其服務包括預約"就業導師",安排面輔、面試時間,協助解答就業相關問題,并定期收集提供匹配需求的崗位信息,使學生有效的做好面試準備,以及對意向企業和崗位的研究。任務則在于搭建學生與就業導師、學生與企業的橋梁。
張煒擔任了2組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助理"。他說,由于信息不對稱,學生常在求職過程處于弱勢,貧困生更是如此;除了需要有效信息外,他們的語言交流技巧與團隊協作能力需要重點輔導。他在輔導過程中還發現,心態疏導格外重要。
浙江工業大學大四學生小艾(化名)告訴記者,讀大學時沒有接受過相關輔導,起初求職時非常盲目,投了4、5天簡歷沒有回音是常有的事,"那時心會沉下去。"有了"就業助理"后,心態才開始放寬,"現在有人幫著你張羅,而不是一個人瞎忙。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這樣的機會很難得。現在有招聘會或者面試機會時,我可以提前了解到相關的企業背景,從制作簡歷到交流方式都做好針對性的準備,成功幾率大大提高,人也變得自信起來。"
據了解,試點學校根據當年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率和滿意率是否達到一定比例,來考量明年是否繼續借助"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