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意見,長三角周邊城市皆大歡喜。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有關“帶動促進、積極參與、分享機遇、合作共贏”等話語熱乎著耳根,可以用“大河有水小河滿”來形容上海推進“兩個中心”建設與周邊城市積極響應、支持配合之間的關系。
加快帶動蘇浙兩省經濟發展
浙江省金融辦副主任盛益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推進和今后的確立,能加速長三角金融一體化建設,助推浙江金融業發展接軌上海,從而全面助推浙江經濟發展。
杭州在去年提出要在2010年左右建設成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定位于服務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示范區。此次國家戰略推出后,杭州市市長蔡奇表示,要主動承接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輻射,與上海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形成共同繁榮的金融資本市場。寧波、臺州等地也提出,要將當地打造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浙江省金融辦希望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后,大力推動兩地金融業發展。
“早抓機遇能在大蛋糕里早分一塊。”隨著蘇通大橋的通車和如皋港國家一類口岸正式開放,江蘇省如皋市完全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南通市副市長、如皋市委書記陳惠娟表示,“要充分利用上海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機遇,積極爭取上海的外資銀行來如皋設立分支機構,加速如皋經濟的發展?!?/P>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專家徐逢賢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不僅帶動蘇浙兩省的經濟發展,兩省同樣應成為上海的后盾,為上海提供技術后援服務,成為上海的數據備份中心、金融產品技術研發中心、人才后備資源庫等?!?/P>
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辦公室副主任王中民介紹,隨著大批國際金融機構紛紛落戶上海,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諸如“銀行卡制作、對賬單打印、銀行呼叫中心建立”等后臺業務需要服務外包?;驀H商務城去年先后引進華道數據、中金數據、遠洋數據等著名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入駐。此次,國家明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使其去年確定的爭取3年后金融服務外包企業從業人員規模達5萬人、產能規模達100億元的目標變得更加實在。
也有專家建議,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為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建設區域“金融次中心”提供了機遇,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的一些做法,也可在這些城市中試行。
長三角金融一體化“布局落子”
去年12月1日,小額支付系統華東三省一市銀行匯票業務正式上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銀行在為長三角金融一體化建設積極布局。
據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新聞處處長羅丹陽介紹,開通了此項業務的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四地,總計有126家總、分行級銀行業金融機構所轄的近萬個銀行網點。原則上,從這些網點均可直接簽發華東三省一市的銀行匯票。
“這一舉措進一步暢通了中小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支付結算服務能力。大大縮短了資金流轉的時間?!绷_丹陽解釋。
這項業務開通4個月以來,小額支付系統華東三省一市銀行匯票業務目前運行穩定,三省一市匯票簽發筆數和金額呈逐月增長態勢。初步測算,2009年業務量將達到360萬筆,結算金額達3萬億元。這為區域內數百萬家企事業單位的異地跨行票據結算,提供安全高效的途徑,加快票據結算資金在“泛長三角”地區內的周轉流動,提高區域內銀行和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專家徐逢賢教授解釋,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不可能僅囿于依靠外資,而帶動活躍長三角甚至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同樣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像‘小額支付系統華東三省一市銀行匯票業務’這樣能夠活躍內部經濟的措施,都將對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起到有力推動作用。”
嘉興市常務副市長裘東耀則認為,長三角應當依托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會,加強各個城市間的金融合作,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加快金融產品、服務、管理和組織機構創新,制定跨區域金融監管、風險預警、風險救助合作機制,從而促進長三角地區金融體系長期穩健運行。
期盼上海金融“龍頭”昂首挺立
長三角一直在期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速。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產業發展處副處長于新東博士解釋,曾幾何時,長三角在避免產業同構上顯得方法不多,而現在,可以借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有意識地將金融資本流向需要扶持的優勢產業,從而一定程度避免產業同構這一頑癥。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劉興亞建議,要推進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需在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環境發展、金融資源整合、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提高整合度,要提高區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發揮金融“龍頭城市”的優勢。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吳先滿則直率地表示,金融中心的本源是金融交易中心,具有“火車頭”的帶動作用。上海需要建立金融資金交易中心,為長三角提供貨幣、銀行間同業拆借等服務。
上海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迄今已有15年,長三角期盼了15年。如今,國務院常務會議一錘定音,一種期盼即將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