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3月份,正是大學生求職旺季,今年3月份,許多應屆畢業生往返于招聘會,卻一無所獲。近期“大學無用論”被重新提出并引發社會熱議,“剛畢業就失業”的現狀讓投入高額教育成本的大學生感到巨大心理落差。在這種輿論壓力下,如不盡快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將導致更多社會不安定因素出現。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10萬人,累積往年未就業大學生,今年要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將達700萬人以上。比照大學生熱火朝天的求職狀態,企業招聘計劃顯得冷淡、謹慎,據全球萬寶盛華發布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大陸地區企業招聘信心跌至4年來最低點,上海、大連等部分城市和部分行業的凈雇傭前景指數甚至出現負值,說明更多企業在收縮招募計劃。對今年應屆畢業生來說,受經濟危機影響,就業形式不容樂觀。
記者走訪多家大學發現,在工資期許上,許多大學生都從2000元下降到1000元左右,甚至有些大學生希望以“實習生、零月薪”身份進入企業,以獲得工作經驗。
近期,大量應屆畢業生轉變觀念,考慮先彈性就業,即通過“人才派遣、外包服務、非全日制用工”能方式獲得工作,渡過當下危機,避免成為“臥槽族”。多數大學生選擇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商成為其就業第一位導師。
各省市政府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行業也加大扶持力度,深圳市政府《關于加快深圳市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干規定》、沈陽市信息產業局《沈陽市支持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相繼出臺,意在通過扶持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行業來帶動該地區人才流動,創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同時,多家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商響應政策號召,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行業標桿企業易才集團首先做出反應,在成都分公司成立“青年就業創業實習基地”。獲得共青團四川省委的表彰與扶持,特指定易才集團成都智聯易才公司作為四川省64家實習基地的優秀代表之一。
近期,易才集團持續推進公益活動,在各地分公司紛紛建立了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包括北京、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各地,為大學生提供了400多個見習崗位。目的在于為青年提供與專業、能力相匹配的創業就業見習崗位,為其日常實習、勤工儉學、崗前培訓和創業就業提供扶持。
見習基地為一定數量的青年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每月發放一定的見習生活補助,縮短畢業生適應社會的過程,見習鍛煉時間一般為3-6個月,受到各地應屆畢業生好評,為就業促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喜獲政府認可。易才集團方面表示會在最大的能力范圍之內提供自己的幫助,希望有更多的企業一起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