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檔案
人物:南振岐
年齡:45歲
個人經歷:1984年從重慶電力專科學校畢業,1994年創辦蘭州工聯高新技術部。1997年組建全員參股的蘭州工聯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注冊成立蘭州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職務:蘭州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視點:從經營打印機開始,兩年后涉足IT服務領域,經營觸角轉向CAD軟件、IT服務業務,奠定了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2000年從蘭州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班畢業后,把軟件與IT服務選定為企業主營方向,同時收購、兼并了幾個大城市的IT公司,在全國獨資或控股的分支機構增加到10余個,從而成為眾多國內外知名IT企業在西北的獨家金牌服務中心。
“幾個月前,我們成功進入了東北、華東市場,目前,南特數碼科技公司已擁有北方區最大的IT外包服務網絡。”蘭州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振岐放下手中的電話對記者說,“過幾天去長春見幾個客戶鞏固市場。”
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背景下,這位甘肅最大的民營IT企業的管理者忙得不可開交。“去年我們招聘了100多名大學生,按照公司目前的情況,我計劃今年再招聘100名。”土生土長的南振岐帶著濃重的定西口音,“南特數碼逆勢而上,抓住時機開拓華東、東北市場,成功獲得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的外包大單。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已新建了十幾個網點!”
IT服務外包通常是指政府和企業戰略性地選擇外部專業技術和服務資源,來替代內部部門和人員承擔IT系統和系統之上的業務流程的運營、維護和支持的服務,把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交給專門的IT服務企業去做,從而使自己能夠關注核心業務。目前,服務外包業在我國很多地方正在興起,北京等20個城市被批準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牛芳蘭告訴記者,南特數碼是惠普、IBM、微軟、聯想等著名企業在中國西部的戰略合作伙伴和首選IT外包服務機構,服務網絡覆蓋全國30多個城市,有50多個全資或控股的分支機構。“國家開發銀行、富士施樂、肯德基、惠普、東方航空、中石油等單位都成為南特的服務對象。”
從小入手 3年高速成長
1994年8月,剛過而立之年的南振岐,放棄電力行業技術骨干的身份,靠借來的幾萬元資金,租用十幾平方米的鋪面,注冊成立了“蘭州工聯高新技術服務部”,從經營打印機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一開始就沒想著只做個小公司”,從經營打印機起家的南振岐語氣平淡地說,“我從來都認為我們是一家技術性的公司。”
“下海前,我做了10年的軟件工程師,但當時國內對軟件的有償使用還沒有正確的認識,因此,我只能用為顧客免費安裝軟件作為出售硬件的促銷方式。”南振岐告訴記者,當時在蘭州的科技一條街有數百家電腦配件零售店,靠小打小鬧,僅僅做一個電腦零售商是難以把事業做大的,為此,他確定了高起點、高速度、高效益的戰略。“‘高起點’就是公司的定位更高,與那些遍布科技一條街的電腦零售商店區別開來;‘高速度’就是資金的流動速度更快,服務的速度也更快,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高效益’就是盈利水平更高、綜合效益更高,用自己多年的誠信和公認的能力從廠家賒賬進貨,3天到5天周轉一次,薄利多銷,讓用戶、廠商、公司共贏。”
南振岐獨到的眼光讓蘭州工聯高新技術服務部迅速成長。1996年,他們獲得惠普公司授權,成立服務中心,開始涉足IT服務業務和南振岐專長的CAD軟件開發業務。
1997年,蘭州工聯改制成為蘭州工聯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了全員入股,明確了產權,逐步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達千萬元以上,經營業績突飛猛進。“這次改制為企業今后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基礎。”南振岐為自己的這次“關鍵出手”深感驕傲,“到2000年,原來租用的小鋪面已經被蘭州工聯大廈所取代,公司也成為集代理營銷、技術服務、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圖形圖像制作等于一身的IT企業,在西北IT界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以變應變 做市場中的“快魚”
2000年,南特進行戰略規劃,重新定位公司的發展方向,將IT服務、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業務進行分拆,成立了蘭州南特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把軟件與IT服務選定為主攻方向,先后收購、兼并了幾個大城市的IT公司。
2008年,南特確定以IT服務外包管理決策系統為主攻方向,然后向其他領域服務外包擴展的策略。2009年2月20日,在南特IT服務外包管理決策系統成果鑒定會上,相關專家說,該項目在IT服務外包業務管理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大魚吃小魚’市場游戲規則逐漸變為‘快魚吃慢魚’。”牛芳蘭說,“作為IT產業鏈的一環,服務外包企業要快速應變因核心鏈環的變化所帶來的機遇或挑戰。”
針對蘭州地處西北地區、與IT行業核心區距離較遠這一不利因素,南特公司積極借用外力,與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建立了校(研)企聯合研發基地,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商品化,先后有6項軟件產品完成省級鑒定,兩項產品分別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在公司,記者見到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張晶晶為自己能參與開發南特IT服務外包管理決策系統而激動不已。在南特研發中心,她盯著電腦屏幕興奮地說:“這是我們經過5個月的努力開發出來的系統!”
精益求精 將服務推向縱深
走進南特蘭州惠普金牌服務中心,接待、登記、登陸惠普維修系統、申請備件……數十名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協調員邵霞玲告訴記者,他們有惠普大部分產品的服務授權。要取得這些授權,不僅每月的單量要上去,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雄厚的技術力量。這位南特的員工言語間透露著一股自信,“我們這個中心的幾十名工程師都參加過專門培訓,取得了相應的資格認證。”
“身處IT行業注定了他的一生是不斷學習的一生,否則就只能被淘汰。”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王斌告訴記者,南特85%以上員工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僅研發中心就有高級研發人員36名,其中教授及教授級高工5名、博士生導師3名、高級工程師6名。
“IT行業對專業資格認證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學歷,不管什么學歷,沒有資格認證是上不了崗的。”王斌坦言,“公司每年都選送員工外出參加各種專業技能、資質認證、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
在南特研發中心的墻上,記者發現這樣一句話,“做一個有規模、有價值的高新技術‘百年老店’。”南振岐說,“隨著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客戶對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使我們必須要提供最全面的技術服務,要想把服務推向縱深,就得靠人才、靠技術。因此,我們不僅是技術密集型企業,還要做人才密集型企業。”
背景鏈接
甘肅省通過積極構建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出了構建“創業輔導、信用擔保、公共服務、技術開發、信息化、人才培訓、市場開拓、管理咨詢與法律、技術人員和企業基地”等十大社會化服務體系,協調整合社會資源,搭建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增強服務企業的能力。
目前甘肅省各類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已發展到661個。近3年來,用于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達8500萬元。全省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到75家,累計為4400多戶企業提供擔保貸款近105億元;啟動并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庫,促進了銀企合作,緩解了企業的融資難、擔保難問題。
同時,甘肅省相關部門引導各地利用現有園區、開發區及閑置廠房、場地、樓宇,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創新創業輔導,積極為入孵企業進行創業策劃、市場分析、事務代理等。目前,蘭州聯創、南特及酒泉、張掖、天水等地建成初具規模的孵化基地18個,在孵企業1600多戶,提供就業崗位4萬人,有各類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共11家。
甘肅省各類服務體系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的信息不暢、人才難求等問題,中小企業甘肅網與國家中小企業信息網及全省10市州、9縣區實現了四級互通互聯,方便了企業對政策、法律、技術、市場信息的獲取;14個市州、35個縣區的中小企業培訓中心與大專院校、職業技校培育人才,每年為中小企業培訓職工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