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打造服務外包產業的思路,比如大連說要成為國內最大的軟件服務外包城市,南京也正在著力打造服務外包產業,而蘇州的昆山則正從制造中心轉向“金融服務外包城市”。
服務外包產業的蓬勃發展,迅速形成了一些產業集群,他們對產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就成為新課題。專門從事職業教育培育的安博教育集團抓住了這個機會。安博通過自建和收購實體培訓學校,為國內產業園區提供實訓基地,這一商業模式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快速擴張,而且也吸引了巨額投資。2008年10月,安博教育一舉融資1.03億美元,成為當年教育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
讓教育與產業需求相結合
在安博教育集團總裁黃勁博士看來,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就業,職業教育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職業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就業,而就業的大環境則是需要有產業環境,因此區域教育必須為區域經濟和區域產業發展服務才會有更大的機會。黃勁希望能搭建一個橋梁,解決大學生和企業之間需求的錯位。
2007年,安博看到了昆山產業集群轉型的契機。昆山是國內著名的制造業基地,承接上海和蘇州等地的制造和加工項目的轉移,但長期以來處于產業鏈的下游,核心競爭力并不強,為了進行產業升級,昆山提出“打造金融服務外包城”的概念,未來定位為上海的辦公室,為上海、蘇州提供金融外包服務,這就需要培養大批的BPO和IPO人才。
經過一年籌備,2008年10月安博(昆山)服務外包產業園正式開園,由政府和園區提供土地,并投資興建硬件設施和采購設備。而安博教育則輸出運營、培訓、IT實訓平臺、師資,這樣國內第一個占地120畝可以容納3500人的園區型實訓培訓基地投入使用。
幾千名“員工”絕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生。學習者進入實訓基地后,接受“公司”分配的職務,佩戴員工胸卡,每天打卡上班,并在主管的指導下完成各種業務項目。事實上,產業園的每個項目都是真實的,由安博負責對外承接項目,采用IBT(企業定制)人才培養模式,與用人企業開設定制培養,選拔在校學生進入企業定制班學習,選定和企業業務相關的課程和任務,并配合企業的實際操作練習。
隨后,安博與大連市政府合作推出安博大連實訓基地,也正是昆山樣本的“再造”。據了解,目前大連已經有30多家軟件公司與安博教育達成協議,采用IBT(企業定制)模式為其培養人才,準學員一旦培訓合格就可以進入公司工作。
然而,高速成長中也有困惑。安博職業教育事業部運營中心總經理黃貴洲坦言,由于實訓基地規模擴張比較快,大量的學員進入園區實訓,目前的師資力量開始“吃緊”,“如何在短期內找到高層次的培訓教師是個很棘手的事情,這在短期內是比較難解決的。”黃貴洲同時透露,他們正在考慮從美國硅谷直接引進100名工程師。
未來三年,安博教育計劃在5~8個城市建立園區型的實訓基地,與當地的產業人才需求無縫對接。“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理念一致的政府合作,如何改變他們的觀念。”黃貴洲坦言,國內一些城市的政府目光比較短淺,對于投資園區型實訓基地還存在顧慮,畢竟投資實訓基地并不能看到短期的經濟效益,這對于那些追求短期政績的政府而言是不愿意投入動輒幾億元資金的,“觀念上的分歧是推動園區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最大障礙。”
“技術+資源”的平臺整合
牽頭向安博投資1.03億美元的英聯投資中國區總裁林明安表示,他們一般只選擇每個行業前三名的企業投資,但安博的商業模式與眾不同,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和復制能力。傳統教育機構普遍的商業模式是招聘老師、招生、開學校、收學費,然后是不斷擴張,在全國布點開設分校,建立品牌連鎖模式;而安博走的卻是另外一條發展之路,從經營模式看這更像是一家軟件公司,它并非單純依靠傳統的授課方式,而是通過核心技術和核心內容整合了資源,從而使得這種模式能夠標準化,便于推廣。
“我們的定位是一家用核心技術來提供教育服務的教育機構,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們提供的是標準化的教育方式,以安博研發的學習流引擎為主要工具,建立起一個根據對學習者評測追蹤和記憶模擬的個性化學習環境,輔以多種線下教育模塊。這是一個標準化的學習平臺,是可以復制的,就像麥當勞一樣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安博教育集團CEO黃勁說。
艾瑞咨詢公司教育業分析師趙旭楓認為,安博的優勢在于“技術+資源”,其平臺建設與內容開發同步,通過集團化的運作形成了規模。安博通過整合良好的內容資源,借助軟件和互聯網,形成標準化的內容,并通過搭建平臺進行廣泛復制。
然而,擺在安博面前的市場前景也并不樂觀。“目前安博在中小學教育與IT培訓方面都有一些競爭者,如四中網校與北大青鳥,但安博由于集團化運作,業務戰線相對長,向各領域拓展,收購的學校也很多,如何在短期內整合這些資源很關鍵。如果整合做不好,就會影響到作為其主體業務的教育本身的運營,靠收購進來的收入和利潤是不能持久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表示。